重视青少年的情感需求(新语)

摘 要

  近年来,追星乱象频发,未成年人非理性追星行为时有发生。未成年人之所以会产生偶像崇拜,与他们的心理特征有关。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概念的成形期,“饭圈”同伴以及偶像本身,

近年来,追星乱象频发,未成年人非理性追星行为时有发生。未成年人之所以会产生偶像崇拜,与他们的心理特征有关。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概念的成形期,“饭圈”同伴以及偶像本身,可以带给他们认同感和亲密感。认同后的下一步就是与别的粉丝圈子进行比较,从而获得自尊、自我概念的提升。如果在比较的过程中走极端,就容易导致不同粉丝群体间的谩骂互撕等行为。“分类—认同—比较”的循环往复,会使得粉丝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从青少年自身来讲,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形,独立分析能力、辩证分析能力还在形成之中。因此,当一部分粉丝群体做出不理性行为时,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跟风,出现“别人都这么做,我不这么做显得我对偶像的喜爱不够‘铁’”“我无条件相信偶像的话,至于对错不去考虑”等心态。

有的孩子缺乏健康的亲密关系、家庭的关爱和全面的社会支持,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的偶像营造的个人形象,也起到迎合粉丝情感诉求、满足粉丝情感期待的作用。于是,青少年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建立不了的情感连接,寄托在了偶像以及粉丝同伴身上。然而这种寄托存在很大的隐患。

要解决不良粉丝文化的问题,须重视青少年的情感需求。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畸形的追星乱象应当进行治理,同时也要给予心理疏导和正向引导教育,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为北京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本报记者陈圆圆采访整理)

作者:张 昕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