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遵义市深入践行“健康中国”行动,坚持以人为本,顺应群众期待,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健康环境建设和健康细胞建设,大力推进爱国卫生从卫生环境向健康环境转变。2007年遵义市建成贵州省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2019年实现了15个县(市、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2017年、2019年赤水市、湄潭县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健康促进县(市)。今年,汇川区、播州区、桐梓县、习水县、余庆县积极申报创建贵州省健康促进县(区),各地纵深推进“深化爱卫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五项行动,创新工作形式与内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健康科普、健康政策、健康环境、健康活动、医疗卫生服务等有机结合,加强群众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提高群众健康意识,促进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养成,不断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
政府主导,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一是政府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强化责任落实。今年申报创建健康促进县(区)的汇川区、播州区、桐梓县、习水县、余庆县均成立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启动大会,将工作任务层层落实,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二是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对照创建标准分类分条块地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对部门、乡镇及相关场所进行分类指导,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三是加强县级健康教育网络建设,构建覆盖各部门、各层级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明确部门职责,注重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形成部门参与且人人有责的良好工作格局,为完成各项创建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示范引领,推进健康细胞建设。各地将文明、卫生、乡村振兴与健康促进相结合,整合有利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打造一批健康促进示范场所,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今年,各县(市、区)县城区中小学全部建成健康促进学校、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建成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健康村庄329个、健康机关150个、健康家庭1500户、健康步道15条、健康主题公园15个。全力推进无烟机关、无烟医院、无烟学校建设,以无烟家庭示范带动、引领,形成家庭带动社区、社区带动城市的良好氛围。一个个健康细胞的逐步建成,有效促进了健康环境改善、健康行为养成、健康服务供给、公共卫生服务、就医体验改善和健康理念培育等,通过推进健康细胞建设,推动健康环境持续变好,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逐步构建起有效的健康治理模式,为建设健康遵义奠定坚实基础。整合资源,打造健康特色服务。各地积极推进易地移民安置点“新市民健康新生活”示范点建设,加强多部门协作参与,多方联动,各司其责,整合资源,着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各移民安置点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卫生室以及健康小屋、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儿童之家、日间照料中心、文化服务中心、警务室、便民爱心超市、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政法综治工作室、劳务输出公司等全套公共服务体系,为安置点居民从农民转变为市民提供了一系列贴心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新市民健康问题,从实际需求帮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更好的保障,真正实现“搬得进、留得住、有保障”的目标。倡导绿色环保,加强健康理念培育。以“深化爱卫行动”为载体,加快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建设步伐,继“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工作之后,各学校、医院加大了健康单位创建力度,以健康为中心,将绿色、环保、健康理念深入学校、单位的日常管理当中,医院将健康服务运用到诊疗的各个环节当中,学校将健康文化融入到校园的每项活动当中。如桐梓县妇幼保健院、遵义市南白中学特色化开展“绿书签行动”、健康主题绘画及板报、“5·25心理健康节”活动,以及“释放压力、提升素质、决胜高考”素质拓展活动,常态化、序列化落实健康政策,提升健康素养,通过家校互动、社区支持,让“绿色环保、健康生活”理念深入生活,有效促进生活方式向文明健康、绿色环保转变。多元化宣传,营造健康文化氛围。市、县两级在相关领域遴选知名专家成立健康巡讲团,充分利用专家团队力量,开展好线上、线下对重点人群、疾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科学就医、科学用药、急救等方面的健康科普宣传活动。一是利用微信、电视、广播等多媒体进行宣传;二是充分利用爱国卫生月、世界无烟日、各类卫生健康节日、纪念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健康主题宣传活动;三是推进健康巡讲活动,在乡村、社区、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咨询,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健康主题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浓厚的健康文化氛围。供 稿 | 遵义市卫生健康局编 辑 | 龙艳 审 核 | 曾韬排 版 | 周岩 主 办 | 贵州卫生健康融媒体中心往期回顾关于做好庆祝2021年中国医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长顺县委书记高晓昀获全国医改“十大新闻人物”称号讲好党史故事 争当健康卫士 | 第69期: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医院在线 | 省人民医院在首届全国康复护理青年师资教学大赛上斩获佳绩觉得不错就点个“在看”呗
深化爱卫行动 助力乡村振兴——遵义市全力推进
qyang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