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很多以前鉴定白酒好坏的标准,现在都过时了。今天给大家分享我们常见8大误区。
1、酒花越密酒越好,这个是我们常见的误区,其实看花摘酒,指的是根据酒花的密集程度是可以鉴别白酒的度数。
白酒的度数越高,酒花就越大,散得越快,度数低就相反,那么就会相对密集,散得慢。不过一般好酒的酒花比较密,那是因为大部分好酒的度数都是52度左右,在这个度数久分子更加的紧密,所以展现的酒花就越漂亮。
2、通过执行性标准,判断是不是纯粮食酒。比如说标注GB/T10781.1的浓香型白酒,一定就是纯粮食酒,其实不一定。
这个标准是香型的标准,不是原料工艺的标准,还有这个标准里面的字母T,是推荐的意思,不是强制的意思,虽然在香型标准里,国家也规定了是要用粮食和固体发酵工艺,但是在检验环节,主要看理化分析结果。
而理化分析结果不能作为判断是否纯粮食的标准,这里确实有些不靠谱的酒厂钻空子,所以一定要纯粮食酒,还是看固标相对靠谱一些。
3、酒越老越好,酒是越陈越香,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巅峰时刻的,白酒也有试饮期,一旦过了试饮期,酒就会变酸变淡,这个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多次提到过。
其实现在大品牌的白酒的口感都通过勾调定型,会在一开始就加入相对比例的老酒调味,同时会窖藏几年之后才对外销售。
比如说茅台从生产到出厂就得5年左右的时间,同时还会勾调陈年老酒,后期存放想提升酒质,基本很难有大幅提升,就算是有提升也是有限的。过了三十年无论是什么好酒都过了最佳饮用期,到时候喝的最是稀缺性,心理作用。
4、挂杯就是好酒。这个其实也不对,挂杯是因为酒里有一些如糖类、甘油这些粘性物质,这不能代表酒的好坏,再说了增稠剂了解一下,你想要多粘稠就可以多粘稠。
5、原浆酒就是好酒,其实这只是个概念,原浆指的是出厂之后不经过任何勾调,不添加任何香精香料调味的酒。
但是原浆酒不稳定,就算是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工艺、同一个人酿造,最后出来的酒还是会有细微的差异。
所以大品牌为了追求产品品质的稳定性都会对酒进行勾调定味,保持高品质的一致性。
6、发黄的就是好酒。酒发黄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发黄是因为酒的自然老化而产生的,有的是因为管道老化导致酒体发黄,还有就是人为添加色素。
7、酒线越长越好,酒线的长度其实和酒瓶的瓶口设计有关,只要设计得好别说白酒,就是水都能拉出漂亮的线来。
8、兑水变浑的是纯粮食酒,这个也不一定,兑水变浑浊,是因为酒里面含有高级脂肪酸,只溶于酒不溶于水,一兑水,酒精度数就下来了,哪些脂肪酸类物质就呈现出来了。
既然知道了原理,直接添加这个物质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其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只要知道了原理,各种各样的效果,都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展现出来。所以以前的老方法基本都失效了。
建议大家点个关注,点赞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