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车后,很多人对自己的爱车很是“宝贝”,三天两头拿到4s店保养,生怕爱车受一点儿委屈。但是,如果保养方法不当的话,就会造成汽车的损坏,甚至是减少汽车的寿命。车辆的正常保养关系到车辆的使用寿命和司机乘客的安全。若保养或使用不当会带来安全隐患。那么我们在给汽车进行保养的时候有哪几大误区呢?
误区一:长途自驾前后必须去4S店保养
长途自驾游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不仅能缓解种种压力,还能为平淡的生活增加乐趣。因此,不少朋友都会不定期地来上一次自驾游,而在出游之前,往往都会去4S店做出行前的常规检查,他们认为去4S店检查是最为保险的。
其实,自驾游前后的检查车主完全可以自行完成,没有必要非去维修站。简单地说,自驾游前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灯光检查、轮胎检查、雨刮器检查以及发动机舱内各油/液的检查;如果出行过程中遭遇到较为恶劣的路况,那么在归来的时候可以去维修店着重检查下车辆底盘。
误区二:汽油标号越高越好
汽油标号代表的是汽油的辛烷值,所以标号越高辛烷值越高,表示汽油的抗爆性也就越好。抗爆性越好发动机里有爆震的可能性就越少。
除此以外,高度标号汽油中催化汽油、重整汽油以及防爆剂的比例也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在汽油质量、清洁度方面没有高低之分,只是适用于不同压缩比的发动机罢了。
所以,在平时给爱车加油的时候,标号不是衡量品质的指标。大家一定要选择车辆本身标定的汽油标号才行,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车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真的不需要越级加油。
误区三:贴膜的颜色越深越隔热
这算是一个很能忽悠人的误区了,车膜颜色的深浅与隔热性能并没有太大联系,因为车膜之所以隔热,主要靠热阻隔层,而不是染色层,主要通过热阻隔层对太阳中携带的热量进行反射,从而阻隔热量进入车内。
优质的汽车贴膜隔热效果与颜色深浅没有直接关系,尤其是汽车的前风窗贴膜。阳光中,对人体伤害最大的是肉眼看不到的紫外线,所以很多优质贴膜通过涂抹特殊材质的粒子,可以分别反射不同波段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有选择性地阻隔太阳光中的不同部分,这从颜色深浅是看不出来的。
误区四:空挡滑行能省油
对于早年间的车型来说,空挡滑行的确能省一些油,这让很多老司机养成了一有机会就挂空挡的习惯。
但现在,市面上电喷式发动机车型已成主流,所以对于空挡滑行是否省油的答案也该明确了:它并不省油,有时反而更费油,而且不利于行车安全。
误区五:安装更宽的轮胎更好
很多人认为,轮胎加宽就能提升抓地力,但抓地力只是为车辆更好的动态表现服务的,盲目安装更宽的轮胎反而容易损伤轮圈、悬挂系统,破坏车辆的操控表现。所以,车主在更换轮胎的时候要按照厂家指定的轮胎尺寸更换,不要一意孤行。
误区六:车身钢板越厚就越安全
在老观念里,车身安全跟所使用的钢板厚度也有关系,钢板薄的车就不安全,因此大家也经常能在车展上看到对着车身钢板“铛铛”狂敲的朋友,他们这是在“判断”车身的安全性呢,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给大家通俗易懂地说,车身钢板就好比我们房子的墙面,车身架构就好比房子的各种梁,我们在外面看到的自建民房、高楼大厦,哪一个不是先把房子的主要架构先建成再开始砌墙,这个墙它可以慢慢砌,房子也不会倒掉,房子的主要受力部分是在这些架构当中,并不是墙面。
再回到我们的汽车,钢板只是一个表面的覆盖件,车身真正发生撞击,主要受力部分还是车身的架构,表面的铁皮并没有真正能起到什么作用。真正重要的是钢架强度,能否在碰撞后保持车体完整,这才是保证乘客安全的重要因素。
以上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几个?希望大家可以了解并更正用车误区,别再被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