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为何成为国家战略?|巴黎协定|清洁能

摘 要

  正文共2658字,预计阅读时间为9分钟 在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认知里,一般企业的碳减排就是做做样子,只要能耗不对总成本产生实质影响,谁会去在意能耗高低呢?少数有能力的企业实行


正文共2658字,预计阅读时间为9分钟

在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认知里,一般企业的碳减排就是做做样子,只要能耗不对总成本产生实质影响,谁会去在意能耗高低呢?少数有能力的企业实行碳减排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成为企业搞环保的形象工程,还真没几家企业把减碳当回事。

因此,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何“碳达峰·碳中和”一下子成了国家战略,为何在2020年一下子开始严厉执行限排限电?

1

严格碳减排的困惑

难道中国的能源供应紧张到需要尽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了吗?长期以来,能源安全问题一直是套在中国头上的紧箍咒。为此,我国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能源保障的安全性,但是到2020年底,我国原油进口依赖度仍然高达73%,天然气进口依赖度也在40%以上。在能源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长期依赖进口石油天然气将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不可回避的事实,从这个角度来看,能源保障安全对碳减排并不迫切。


从国际形势来看,碳减排的压力因为特朗普政府的“骚操作”而减轻不少。美国在200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后,2017年又在时任总统特朗普的推动下,退出《巴黎协定》。美国退出关于全球气候的两个重要协定,导致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效仿或削弱减排力度。

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它将给美国带来“苛刻财政和经济负担”,对很多企业也造成环保压力,影响经济复苏。实际上,这个环保压力对中国企业更甚,将使得利润微薄的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难道是要通过环保减排来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吗?但是在经济下行阶段,严厉执行限排限电会有效果吗?

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困惑还有很多。但是人们没有注意到的是,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冠疫情的爆发,改变了全球化的原有逻辑与路径,中国需要确立面向未来的战略,来保证自己的国际地位与竞争优势。

2

新工业革命与国家卡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推动英国成为当时全球化的主导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开始取代煤炭成为最重要的能源,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美国则依靠石油推动并主导了第二次全球化体系。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有人将之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为一体的新技术革命,但其本质上还是一场能源技术革命。

在石油主导的这轮工业革命和全球化体系中,我们幸运地赶上尾班车,迅速地建立起面向全球的产业链体系,但是由于起步晚,而且是模仿赶超,在这个体系中我们创新链没有跟上,以至于在不少核心环节没有竞争力(如汽车产业链中的发动机),甚至被卡脖子(如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光刻机),等等。

不过由新能源主导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使一些传统技术的优势不再存在,从而让参与者重新洗牌。在新能源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不大,甚至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比如在光伏面板、电动车等领域。

在光伏领域,我国不仅拥有了领先的技术和完备的产业链,而且还拥有了光伏电池世界第一的产能,而且光伏总装机容量世界第一、发电量世界第一。根据麦肯锡测算,我国在太阳能电池板领域的国家表现远超美国,在所有行业对比中均位列第一。

因此,在新能源主导的工业革命兴起时,我们必须全力投入并参与到国际竞争,才有可能抢占未来创新链的主导权,保持我国的竞争力。

在创新链上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产业链也必须与国际同步。《巴黎协定》通过以来,“碳中和”成为全球各国难得的政策与利益一致点,多数国家已更新 NDC(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大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碳减排”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标准,从而形成新的贸易壁垒“碳关税”。在中美贸易纠纷之前,部分发达国家已多次讨论过包括对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但因经济与贸易依赖性、碳市场不成熟等原因而搁浅。

美国特朗普政府虽然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但因为是联邦制,在2017年美国仍有13个州宣布加入“美国气候联盟”,另有211个美国城市市长承诺将接受、尊重和恪守对《巴黎协定》所定目标的承诺。美国众多知名企业如苹果、谷歌、惠普、英特尔、微软、杜邦、沃尔玛等也纷纷表态支持《巴黎协定》。其原因很简单,“碳减排”将决定企业未来竞争力,谁也不想在产业链上成为掉队的一环。

显然,“碳达峰”与“碳中和”对我国企业有双重意义,一是对外必须跟上全球产业链的发展趋势,缓解贸易壁垒“压力”,二是对内增强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



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领导人郑重向世界承诺,将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

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西方国家在病毒溯源问题上质疑甚至抹黑中国,我国主动提出并加速推动“碳中和”,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在国际气候法律秩序构建中争取获得“话语权”。

因此,“碳达峰·碳中和”在2021年正式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在2021年全国两会时,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碳达峰·碳中和”不仅决定着我国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地位,而且也将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

3

资深院士破解碳中和几大误区

为了达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巨大压力将同时存在。在煤、气、油传统化石性能源面临清洁化要求的同时,风电、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规模和占比要求进一步提升。

我国现阶段绿色低碳总体水平如何?清洁能源占比的提升,对我国产业结构布局和能源结构调整将带来哪些影响?碳中和存在哪些误区?在朝碳中和努力进程中,清洁能源的发展会遇到哪些挑战?

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刘科将7月15日将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做精彩讲解。

有意现场聆听刘科院士演讲者请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报名,报名渠道选择“世范区”。


7月15日“世范区”视频号也将现场直播刘科院士演讲,欢迎各位预约观看。

讲者简介:

刘科,全球知名能源专家,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他还是原加州理工学院能源中心董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国际匹兹堡煤炭大会(PCC)等国际组织和公司的董事。在回国前,他曾在埃克森-美孚,联合技术公司和GE等著名跨国公司供职多年。曾获2006年度全美绿宝石特别科学奖、2013年国际匹茨堡煤炭转化创新年度奖。

议程安排:

09:00-09:30 听众签到

09:30-09:35 特邀主持(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思平)

09:35-11:00 主旨演讲(刘科院士)

11:00-11:30 互动交流(线上、线下)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本文为“世范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抄袭。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区申请并获得授权。

“中美金融大PK”专辑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