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时布置小学生家庭作业是为了积累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甚至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积累知识,巩固已学,做功课很重要。同学们的作业,作为老师真的应该好好动脑,仔细筛选,合理安排。怎样才能更好地、合理地为学生布置作业,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应有的效果?
改革后,家庭作业的价值发生了变化,互动的家庭作业模式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1、作业重复,学生不感兴趣
就小学二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而言,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读写,而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往往是写生或生词。如此简单的重复作业,孩子们都不喜欢,他们机械地去做这些作业,毫无兴趣,效果可想而知。
2、内容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创新
四年级学生开始写简单的作文,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写几句顺口溜,或者写日记,而四年级学生则是让他们练习写作文,还有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读课外书,积累一些词汇,做读书笔记等等。此类作业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
3、工作重担过重,轻重不一
在这里,作业的重担,不在于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在于家长的作业。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父母都认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一方面是学校要求教师减少家庭作业,另一方面是家长给学生加重了作业的负担,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要求孩子必须完成,孩子疲于奔命,毫无乐趣。
4、认识上存在误区,需要双方反思
针对教育部“不布置书面作业”的规定,许多教师只要求孩子在课堂上完成作业。缺乏合理的设计,学生、家长、教师对家庭作业的正确认识不足。经过调查、分析、总结,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些新的做法,效果不错。
一是作业量大。老师不会在布置作业之前自己做一次预测,也不会在布置作业之前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判断,也不会考虑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老师错误地认为学生做了就会,写了就记得。宁愿多留一点,也不愿少留一点。这就导致了学生作业过多,还有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和超强能力问题。
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精心筛选,在学生平时的作业和实际教学中,多加留意
1、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
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确定家庭作业的形式内容和数量;要想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应根据不同的成长环境、兴趣特长和思维方式及天赋特点,为小学生设计和布置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程度的家庭作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层次布置的方法,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底层类”作业;“提升类”作业;“开放式”作业。
2、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动积极态度
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要有传统的注重知识积累的家庭作业,而且要有多种形式的家庭作业,如实践活动、情景体验等。也就是让小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抑或让老师留各种各样的家庭作业,让小学生自己选择做哪一个。如此不但能让学生得到一定程度地锻炼,也能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家教也是提高小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方法。
作业既要与教材紧密结合,又要寓教于乐,做到活学活用。做作业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也是为了让他们在课程之外获得收获。要想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家庭作业应该把形式内容的新颖性和主题类型的灵活性和精巧性作为重要着手点,而不应一味地把大量枯燥无味、重复的家庭作业强加于人。
3、更加重视家庭作业评价和反馈工作
更加重视对完成家庭作业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结果。为使孩子们不丧失学习的热情和热情,老师应在批改作业时,更多地肯定学生自己所做的努力,而不要因为结果不正确而否定他们所做的努力。
与学生多交流,给他们更多的鼓励,而非简单地评价。小学老师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让孩子们更爱学习、更主动地学习,而不是仅仅根据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简单给予评价,对低年级的孩子更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表扬。此外,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可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如此不但可以让教师体会到学生的心理感受,还可以让学生更尊敬老师,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和谐。
4、布置家庭作业需要父母大力支持
科学对待儿童家庭作业。要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不仅要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学习和思考的环境,而且在引导孩子做作业时要有正确合理的态度。第二,在辅导过程中,家长不能总是直接给孩子答案,而是引导而非回答。父母还应该注意给孩子适当的评价,让孩子产生学习的热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父母应与教师结成联盟。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资源,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父母应对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特别是在学习上的表现与老师及时沟通与交流,将家庭学习过程(即做功课)中学生的真实感受、想法反馈给老师,更能与老师探讨自己的观点。这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学生和家庭作业的认识,从而不断优化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更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绩。
5、工作形式多样化,调动感官的多方面参与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背诵课文可以通过竞赛的小红花的方法,激发学生背诵兴趣;改病句则可以通过设立“文章病院”的方法,邀请学生成为“医生”、“护士”、“药剂师”来“诊治”病人。
这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多层面的感官体验,也可通过写、贴、画、剪、演、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看到、听到、触摸、触摸、闻、想象,感受知识,进行知识探索。重视形式,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结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否在课堂上得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准则,同样地,在完成家庭作业的学习活动中,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看学生能否得到发展,是否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小学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改变对家庭作业的依赖性、被动式完成方式,为自主、主动完成作业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