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政府网站发布《增城区科工商信局关于向社会公众征集增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意见建议的公告》。
其中,区科工商信局组织编制了《增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并向社会征集意见建议。
那么,这份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都讲了什么呢?
2020年实现增加值586.81亿
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值
在十三五期间,增城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累计实现334.32亿元。
其中,2020年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86.81亿元,生产总值比重达55.22%,提高了12.22个百分点。
在“十三五”期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初步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但是,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低于广州市(71.62%)的平均水平,且现代服务业仍以商贸服务为主,信息软件、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仍然偏低。
“1+5+3”产业体系
产业提质升级发展
为此,增城区提出构建增城现代服务业“1+5+3”产业体系。
“1”是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
在完善商圈经济上,重点规划提升荔城-荔湖商圈(增城广场-城市中轴线)和新塘商圈(广州东部交通枢纽-开发区核心区),支持万达广场、凯达尔等重点商业综合体引进发展多元服务业态。
而在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方面,推动增城成为广深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支撑。
发挥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增城火车站客运枢纽、增城货运站货运枢纽三大枢纽的优势,重点支持广州东部公铁联运等平台项目发展。
“5”是发展信息服务、科创服务、专业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五大高端专业服务业。
为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规划,重点推进平安(增城)金融硅谷项目建设,围绕平安金融硅谷建设金融科技园区,引入金融科技公司区域总部分支机构,提升区域金融总部效应。
文化创意上,依托1978数字文创小镇优势平台,打造增城影视文创品牌,培育影视行业“链主”企业,
“3”是完善旅游服务、健康服务、居民和家庭服务三大生活性服务业。
发展广州地铁21号线(增城段)沿线及荔湖周边健康服务产业带,支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优质专项医疗服务资源向增城转移。
发展康养大健康产业,比如派潭生命健康小镇、龙城国际康复医疗健康中心、合景生命健康中心、前海人寿国际医养健康城等。
“双核三带三组团”
现代服务业开放型发展格局
其次,在发展布局上,提出“双核三带三组团”。
“双核”: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商务区、荔湖新城
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商务区方面,推动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全面开展运营服务,加快形成国内首个TOD。
推进保利、新世界、城投雪松等重点企业总部经济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大型城市综合体,构建总部经济优势。
联动侨梦苑搭建增城片区集聚高精尖人才的“硅谷”,形成广州东部新兴的中央商务区。
而荔湖新城服务业重点产业载体有:1978数字文创小镇三期、碧桂园华南设计总部、低碳总部园、万达广场等。
“三带”:沿江服务提升带、地铁沿线服务带、荔新公路衔接带
依托增江画廊、增江碧道建设推动沿江文旅休闲服务产业水平与“一江两岸”城市风貌的提升。
(图源:广州日报)
推动21号线沿线中新、朱村、荔城等地服务业态的完善。
以广园快速-荔新公路为轴,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
“三组团”:北部生态旅游组团、中部科创健康组团、南部高端服务组团
北部推动派潭、正果、小楼等地区引进特色旅游项目,凸显特色文化资源价值,深化全域旅游建设水平。
中部紧密对接中新知识城国家战略,推动工信部电子五所、富士康科技产业园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龙城国际康复医疗中心、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高端医疗载体建设。
南部提出完善总部经济、科技创新类载体、文旅体创意载体等业态布局。
(增城区现代服务业“十四五”发展布局图)
下一个五年
建成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对下一个五年定下指标。
到2025年,区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88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58%左右,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1200亿元。
市场主体上,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超过350家,营收达 200亿元以上;产业结构优化方面,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家,现代物流业规模达4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220亿元。
(公告截图)
来源:增城房产、增城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