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西宁市综合医改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秉持“小财政大民生”理念,持续高位推进,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聚力“五项制度”建设,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得到有效利用,医疗公卫实现了融合联动发展,人民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构建起全周期、全方位一体化健康服务新体系,在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新征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坚持顶层设计
深化医改方向矢志不渝
全市综合医改工作始终突出党的政治引领和路线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高点站位、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稳把改革方向不动摇,始终将党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根本贯穿于改革全过程,医疗卫生公益性得到进一步凸显和巩固,群众健康需求得到全周期、全方位护佑。
坚持人民至上
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由6.91%上升至7.79%,居民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比由35%下降至26%,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7年的27.58/10万、8.33 和9.93 下降到2020年的24.97/10万、5.09 和6.69 ,人均期望寿命由73.68岁上升至75.5岁。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率达到69.03%、 67.84%;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71%。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8%上升到16%。全市居民健康水平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健康生活深入人心,健康福祉不断攀升。
坚持固本强基
医疗资源配置增容扩效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766所增加至1905所,床位数由7228张增加至9080张,千人口床位由3.1张增加至3.8张,全市卫生人员总数由11199人增加至16873人,执业(助理)医师由3788人增加至4850人,注册护士由3511人增加至5320人。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实行了纵向流动和横向优化,城乡实现一体化联动发展。
坚持数据为本
医改重点指标领跑全省
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由46.94%下降到21.85%,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由26.56元下降到24.07元,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由11.12%上升到37.91%,三四级手术占比由26.6%上升至44.2%,平均住院日由12.9天下降至8.8天,三、二级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占比分别由9.0%和11.8%上升至35.01%和54.0%,人员支出占比达53.1%。医改措施综合成效凸显,医院收支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医院实现均衡良性发展。
坚持优化供给
医疗保障制度扩面提质
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由2016年的610元逐年提高到2020年的940元。城乡居民医保受益面扩大,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建立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保障线”,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兜底医疗救助制度,农村贫困人口报销比例达到90%。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医联体内“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市场化医保打包付费激励机制,实现由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的过渡。
坚持创新驱动
医联体建设方兴未艾
按照“优化医疗资源、提升服务能力、重铸就医秩序、改善服务体验”的顶层设计,在全国率先组建市、县、乡、村四级跨区域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在人、财、设备、药品、业务“五统一”基础上,实施“五项”改革,建立“七项”机制,建立起以城市三级医院为龙头、县级医院为枢纽、乡村为网底的责任、利益、服务、资源、发展共同体。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深化西宁市第二医疗集团改革。持续深化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做优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初步构建起全市医联体建设网格化布局,基层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网底作用更加牢固。
坚持健康惠民
医防结合实现联动共促
率先探索“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整合区域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资源,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医防互补,力促防病、治病、健康深度融合,构建起医防结合的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新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医防结合、协同联动、联防联控的改革优势,构建起基层机构排查、医疗机构治疗、疾控机构疫情指导全程参与的全周期全链条医防结合运行新机制,取得了确诊病例治愈、密切接触者、所有疫点“三清零”,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绩。
2016年,在国务院医改办对全国100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评估中,西宁市取得了全国第四的优异成绩。2017年,西宁市获得国务院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表扬激励。2018、2019年,西宁“从医联体迈向健共体”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改革新举措。西宁医联体改革成为健康报社、《中国卫生》杂志社全国首个医改观察点。2021年6月,西宁市成功入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城市,也是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省会城市。
深化改革风正劲
奋楫扬帆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西宁市综合医改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青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的使命担当,以持续深化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改革,推进“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为核心,拓展深化医学、医疗、医保、医药、医院“五医”联动,为实现“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的改革目标砥砺奋进、书写改革答卷。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西宁行动,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统筹城市和县域医疗技术、公共卫生服务、资源设备聚合发展,促进医防深度融合发展,筑牢“六位一体”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健康服务新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藏医药事业。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围绕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