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填报志愿才能避免误区

摘 要

  高考结束,报志愿成了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考得好报的不好大学也会上的不爽,徒留遗憾。理想与现实、兴趣与就业,究竟谁前谁后,孰轻孰重?填好志

高考结束,报志愿成了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考得好报的不好大学也会上的不爽,徒留遗憾。理想与现实、兴趣与就业,究竟谁前谁后,孰轻孰重?填好志愿十分重要。

要填好志愿首先要避免填报中的误区。总的说,高考志愿填报有这些误区。误区一:只想上名校。虽说名校在影响力上要高于普通学校,但并非名校所有的专业都是优势专业。一些普通高校的专业也很有特色甚至比名校还要好。一门心思奔名校需要慎之又慎。误区二:服从调剂会吃亏。服从调剂会增加你被投档大学的录取率,不服从调剂则有可能退档从而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误区三:全填热门专业。首先热门专业竞争大,收分高,可能会出现落榜,其次热门专业人才济济,毕业后就业很难占到优势。误区四:凭感觉填报专业和学校。我国高校数量众多,名字类似的学校和专业也有很多,但是名字虽然相似,但层次和内容却有可能差别很大。看学校和专业时一定要仔细区分。误区五:大人推荐的就是好的。虽然大人的见识更广,但是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结合孩子兴趣和特长,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误区六:平行志愿没有风险。有的考生所填平行志愿几乎收分都差不多,没有差别一旦出现投档被退档,就很有可能出现滑档的情况出现,只能等待下个阶段的志愿填报。误区七:照搬往年录取分数填报志愿。每年高校的录取分数会根据招生名额,当年高考总体成绩来调整。误区八:就业率高的专业就是考生需要的。每个人的情况千变万化,职业规划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不能过分依赖就业率。

志愿填报中,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即先从最高分考生开始,依次检索和投档。当轮到检索某一考生时,遵循该考生所填报的志愿顺序检索,符合投档条件且院校有计划余额时即被投档。因此,平行志愿规则下,不同学校之间虽然为平行关系,但在投档过程中,实质上又是“不平行”的,需要按照考生分数由高到低,依照其填报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志愿高校进行录取。

首先考生需要选择学校。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建议所填报的高校要适当拉开分数梯度。即根据自己在本省同科类所处位次,参考目标高校往年投档分数线等信息,合理分配填报学校的梯度

选择完学校,再进行专业选择。填报时,同样需要在综合考虑考生个人兴趣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前提下,参照高校往年分省分专业录取分数、位次等信息,将自己感兴趣、不抵触的专业按照往年录取分数,先大致由高到低排列,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兴趣才是学习的原动力,如果考生本人对某一类或某几个专业有非常明确的志趣,那么都应该将其放在更靠前的志愿位置。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关注不同专业(类)中关于体检的要求,尽量避开学校可以不予录取、有关专业可以不予录取或不宜就读的专业,降低退档风险。2.填报志愿时建议一定要服从调剂。如因个人原因,所填报院校或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未拉开分数梯度,投档时,院校无法安排专业,该生又不服从调剂,则有退档风险。平行志愿投档原则为一轮投档,一旦退档,则会退出该批次的录取,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个批次的录取,而征集志愿基本上没有什么好选择。3.提前了解相关院校转专业的政策。根据分数,虽然大概率可以进入某学校,但很可能会进入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志愿中,考生需要提前咨询好相关院校转专业政策,避免因对专业的不适应或不接受,影响大学生活和人生规划。

一般而言,志愿填报要坚持兴趣优先。但当自己不清楚“想干什么”时,则要明确“能干什么”。定位自身“能干什么”,可参照如下方法:一是以特长为依据。特长不等于兴趣,但特长往往是自身兴趣所在。考生可结合自身特长或者高中阶段擅长的科目填报相应专业。二是明确职业能力倾向。若未发现自身特长,考生可借助职业倾向测评量表,了解自身的职业能力倾向。。考生可参照测评结果填报与职业兴趣类型相对应的专业。

辩证看待专业“热”与“冷”的关系。“热门”专业被认为是具有巨大就业潜力和发展潜力的专业,“冷门”专业则被认为是不具有巨大就业潜力和发展潜力的专业。当前的热门专业并不意味着以后仍是热门专业,当前的冷门专业并不意味着以后仍是冷门专业。何况,选择热门专业的考生多,竞争激烈,脱颖而出的概率小,甚至有可能出现“毕业即失业”的人才过剩现象;选择冷门专业的考生少,出类拔萃的概率大。因此,志愿填报要以自身“能干”的专业为前提,兼顾就业前景,不可盲目跟风。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