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正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医圣祠和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了解中医药发展和艾草制品产业发展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到创新传承让中医药在世界“发挥疗效”,“为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实地考察,一次次决策部署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这些理论是长期积淀形成的,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和魂。中医药一旦背离了自身发展规律,特色弱化,必将丧失自我。我们应该把中医药文化、技术充分发掘出来,整理收集保护起来,更好地传承下来,为人类健康造福。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优秀的中医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代代相传,丰富发展,离不开中医药人才薪火相传这一“源头活水”。传承与发展中医药,以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在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中医药人才是不竭动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打造2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2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20个左右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00个左右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形成一批中医优势专科。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学科问题,把教育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中医药教育事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推动中医药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布局,支持一流学科建设,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建成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培养更多“通人文、重临床、强能力”的人才,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众所周知,中医药和西医药作为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两种医学体系,在应对疾病方面各有所长,中医药重整体,善于“筑盾”,更关注“病的人”;西医药重局部,善于“攻坚”,更关注“人的病”,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西医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近百年来,随着西风东渐,西医成为主流医学,中医药呈边缘化趋势。但2020年,新冠疫情让中医药成为了防疫治病的“中国利器”。据介绍,全国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中医药总治愈率达到了90%以上,在全世界没有特效药的前提下,创新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大国战疫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要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水平,创造出更多医学奇迹。
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关系文化自信,关系健康中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不管在现在还是将来,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挖掘精华,夯实人才根基、守正创新,坚持辩证统一,走中西医结合道路,让中医药枝繁叶茂,加快走向世界,将有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为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荆楚网
作者:陈河兵(四川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