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饮食水平和养生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注重膳食平衡。然而,有一些朋友干脆把所有主食都用粗粮替代,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减肥,还对身体有所帮助。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同了解。
我们都知道吃粗粮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其实如果摄入粗粮过多,也会给自己的身体造成负担。粗粮是相对于精细加工的粮食而言,粗粮的主要营养元素是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按照食物摄入均衡性、多样化原则来讲,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总量需适量,并不是一种食物吃得越多越好。
粗粮的主要作用是保障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延长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时间,增加饱腹感,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对于减肥、控制“三高”等有一定好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粗粮,如老人、儿童等,其胃肠道功能减弱或发育不成熟,吃太多粗粮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出现胀气、便秘等症状。
那么,一天吃多少粗粮才合适呢?我们每天摄入差不多一两到三两的粗杂粮就可以了,因为从营养角度看,粗杂粮含有较多的草酸,草酸吃得太多就会影响我们对钙、铁、锌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粗粮虽好,也要适当食用。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必要刻意提醒自己吃粗粮,只要膳食搭配均衡即可。可以在蒸米饭时加些小米、红豆,煮白米粥时加一把燕麦。除此之外,过多食用粗粮可能会使得我们对于其它食材的摄入量减少,不利于均衡饮食。此外,也可以适量食用动物内脏,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弥补日常膳食的不足
鸡蛋是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之一,它营养价值丰富,广受人们的喜爱。如今,越来越多的鸡蛋品种进入我们的生活,不少传言也随之应运而生:“蛋壳颜色越深越营养”“土鸡蛋比普通鸡蛋好”,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很多朋友都会纠结于鸡蛋蛋壳、蛋黄颜色深浅的问题,认为颜色深的蛋品质更好,但其实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蛋壳颜色主要是一种叫作原卟啉 (又称卵卟啉)的色素决定的,它沉积于蛋壳外层和壳上膜,形成我们所看到的鸡蛋颜色。拨开蛋壳,内表面的颜色都是一样的,为白色。
原卟啉色素由母鸡的蛋壳腺合成。母鸡合成原卟啉的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即使相同品种母鸡的鸡蛋壳,颜色也有一定的差别。也就是说,蛋壳的颜色取决于母鸡的种类,是“天生”的,与其它人为因素无关。
那么,土鸡蛋是不是比普通鸡蛋更有营养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人们认为土鸡蛋就是自然散养的鸡蛋,但农业部门对于鸡蛋的划分标准从无土鸡蛋之说,也并不是散养、不喂饲料的土鸡蛋就比普通鸡蛋好,其与普通鸡蛋的营养成分几乎没有差别。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挑选和储存鸡蛋呢?挑选时可以对着光照一照,好鸡蛋呈半透明状,略带些红色,坏掉的鸡蛋不透光,看起来很昏暗;然后再摇一摇,好鸡蛋摇起来没有晃的声音,坏掉的鸡蛋能听到水声;最后摸一摸,好鸡蛋粗糙,坏掉的鸡蛋光滑,有的坏掉的鸡蛋蛋壳上还会有红色或黑色的霉点。
在储存时,存前不要冲洗。有些人认为鸡蛋外壳脏,需要清洗干净后再存放,这是不正确的。鸡蛋壳外面有一层“白霜”,既能防止细菌进入鸡蛋内,又能保持蛋液的鲜嫩。用水将鸡蛋冲洗后,白霜脱落,会造成细菌侵入、水分蒸发,导致鸡蛋加速变质。
手机下载“开吧APP”
收听节目、参加互动、
关注仙桃最新民生动态、
汽车维权、车辆保养维修知识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精彩在你身边,你的有车生活方式。
仙桃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