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通讯员 欧淑清
4月20日,深圳市多学科医防融合高水平研讨会在大鹏新区举行,来自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代谢性疾病、呼吸内科学、神经系统疾病及社区用药4项医防融合项目进行研讨、交流和学习。
“只要搭建好规范措施,确定好诊疗方案,90%的慢阻肺病例都可在基层治疗。”深圳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以中国第一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这种病的发病率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高达14%。
近年来,为促进“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深圳已启动13项医防融合项目,以10家市属医院为龙头,组建了13个医防融合专家工作组,通过专科下基层补社康“短板”,提高社康中心就医质量。同时有助于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发展新格局,实现对重大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作为此次研讨会的主办方,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是全市唯一一家市级医院牵头成立的区级医疗健康集团。该集团执行院长任力杰表示,在市卫健委和集团牵头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指导下,集团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内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已开展高血压、神经系统疾病、社区用药、中医药、国际全科医学、眼科学、呼吸内科、儿科和脊椎骨科9项医防融合项目。
新区教育卫健局副局长刘瑞琦表示,在市二医院的引领下,新区已建立了30个名医工作室,每天都有市级专家坐诊,建立了市、新区和社区三级医防融合格局,推动新区医疗体制“以医院为中心”向“以社康为中心”转变。辖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2020年前三季度新区医疗行业服务公众满意度位居全市第三、南澳人民医院全市医疗卫生公众满意度排名第一。
如何实现对区域内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是医疗界一直探索的课题。其中,美国的福明翰心脏研究计划记录了马塞诸塞州福明翰镇1.4万名居民自1948年以来的医疗记录,在此期间,很多家庭都跨越了3代。这项研究被视为,确定了导致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龄和基因,可控因素包括肥胖、胆固醇水平、参与者是否吸烟等。
新区医疗健康集团也正推行深圳版“福明翰研究计划”,自2020年5月开始,该集团组织下辖社康机构开展社区居民人口结构及健康管理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内容包括各社区各年龄段人口分布情况,各社区各类重点人群(含儿童、老年人、孕产妇及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等重点疾病患者)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家庭医生签约率、健康管理情况及未纳入健康管理原因等。同时,搜集社区居民中其他慢性病患者的信息。
“这项工作能够有效解决目前社康管理数据与人口普查数据不对应的问题,有助于摸清辖区居民健康状况和疾病谱情况,为如何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疾病防治机制提供依据,也有助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人群分类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任力杰表示,通过此项工作将探索医防融合新模式,使“防、治、管、康”各环节有机融合,构建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大鹏”模式,为“健康深圳”探路。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