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高血压,如何科学防治高血压?合理用

摘 要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在未采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 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 90毫米汞柱,可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在未采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 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 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高血压。



目前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因素相关。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1)出现头晕、头痛、头胀、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症状,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明显,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



(2)血压持续升高,可出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心悸、胸闷、乏力等。

(3)长期高血压影响左心室舒张功能,容易诱发左心衰竭,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气喘、心悸、咳嗽等;反复左心衰竭容易诱发水肿、尿少等全心衰竭。



高血压是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60岁以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1) 改善生活方式

①减少钠盐摄入(WHO推荐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少于5g);

②合理膳食(多吃水果蔬菜,少吃动物脂肪);

③控制体重(包括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育活动);

④戒烟;

⑤限制饮酒;

⑥增加体育运动;

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药物治疗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有5类:

①利尿药;

②β受体阻滞剂;

③钙通道阻滞剂;

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具体药物应该医师指导下使用。



转载请注明作者:申力医生

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妇科疾病,不孕不育,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病,失眠、焦虑、抑郁类情志疾病。

个人简介: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从事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0余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医养结合分会秘书长,现就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发表论文40余篇(SCI 6篇),出版论著9部(6部副主编,3部编委);主持课题9项(包括国家级2项,省部级2项),专利授权2项;研究成果分别获201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