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大浪潮下的996加班工作制,引来一片哗然,有人认为年轻时赚钱最重要,有人认为活着最重要。
即使我国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但丑恶的资本家为了实现迅速垄断崛起而鼓励加班文化,而当局也为了国家发展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重要的是市场能容纳这样的交易存在。
这本质上是健康和事业的矛盾,社会的急速发展,处在风口浪尖的互联网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在加班制度下,如何兼顾健康?在保证健康的情况下,如何把事业做好?
那么,如何兼顾健康的同时把工作做好呢?本文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分析。
拼命干活,不顾健康
很多人忙起来,就无暇顾及健康了,忙起来的人们只认为当下的工作最重要,而其它事情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大忙人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堵车最长,积累的力量无限大”,当对身体有损害的工作行为日积月累地对身体产生伤害时,迟早会出问题的。生一场大病乃至癌症,非一日之寒!
在加班文化下焦虑的人们,越发浮躁和不安,他们通过纵欲来缓解压力。这实际上进一步加剧了对身体的剥削,对人身体而言,外部的物质几乎是无限的,而自己的生命躯壳,只有那么大。
养尊处优,不顾工作
这大概是“佛系”社会人吧,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比一切都重要,不能说这么思考有问题,而是这陷入了另一个极端,即过度保守,看低了自身具有的能量。
人的潜能有多大?在危急关头,人可以抬起一辆汽车,平时是做不到的。人的大脑有一千亿个神经元,大约可以存储76亿TB的数据。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由于乘以光速的平方,个人具有的能量也是趋于无穷的。
事实上,工作可以带来积极的一面,它可以释放人身体中无处宣泄的精力,使得人趋于健康。每天早晨起来,精力充满了,不释放也会变得萎靡不振,易怒情绪不稳定,工作提供了释放的渠道。
兼顾健康和工作
由上两段可知,既不能只顾及工作忽略了健康,这会导致可怕的无法承担的后果,也不能养尊处优、闲云野鹤,这也会使得精力得不到宣泄,使得人不健康。
第一,选择自己能承受压力的工作环境。996加班受不了?辞了吧,健康更重要。试想一下,辛辛苦苦赚了几百万,最后把自己送进医院,钱都给医院了,值不值得?当然这里的工作指的是超过个体承受范围的工作,勉强坚持下去划不来。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工作,能发挥自己最在乎的特长和能力、同时身体能应付得过来的工作是好工作,这符合“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第二,判断身体能否承受得了工作压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觉察自己的心情,是不是焦虑感和抑郁感爆表?身体是否像被掏空?兴趣感降低?
身体原本具备恢复能力的,超过恢复能力范围就会失衡,出现问题。出现问题后,应该针对症状进行作息和饮食调理,能平衡过来是最好的,若方法用尽也无药可医,不如趁早换一个轻松点工资少点的工作。
第三,学会调理自己的身体状况。如眼睛很干涩很红,那就找眼科大夫检查一下,用眼药水滴一滴,然后多吃点胡萝卜和蓝莓以及一切对缓解眼睛有帮助的食物。坚持运动和冥想;坚持思维锻炼和科学用脑,坚持正思维。
学会阴阳调和。比如,白天是理性左脑思考的,回到家看书时换成感性右脑状态,反之亦然;比如,白天工作是紧张而分散的,回到家以一种放松而专注的状态进行阅读或其它事。
当然,996下的人们,上班时间是白加黑,回到家已经很累了,大概洗洗也就睡了。如果心态上能接受并且身体也接受的话,那还是可以继续的。
第四,学会在生活中找到乐趣。“工作中认真你就输了,生活中不认真你就输了。”指的是紧张压力环境下需要放松,放松环境下需要专注,是一种中道。
生活中的点滴,通过观察和思考,把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也是一件乐事。运动可以使大脑产生多巴胺和血清素,可以使人感到快乐。阅读有益大脑,阅读使得血液向大脑流淌。换一种思考方式,当外物不变时,一味换环境是不可取也是不长久的,这时候可以换一种思路,必能得到不一样的体验和乐趣。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用,工作和健康,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