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本健教授话健康之: 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心房颤动

摘 要

  一、何为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是心脏当中心房和心室之间(二尖瓣和三尖瓣)、心室和主、肺动脉之间(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 阀门 。心脏瓣膜的存在保证了血液在心脏乃至全身处于 单

一、何为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是心脏当中心房和心室之间(二尖瓣和三尖瓣)、心室和主、肺动脉之间(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 阀门 。心脏瓣膜的存在保证了血液在心脏乃至全身处于 单向 流动,维持了正常的生命活动乃至成长发育。

心脏瓣膜病是指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瓣膜因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或创伤等原因出现了病变,影响血流的正常流动,从而造成心脏功能异常,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单瓣膜或多瓣膜病变。以往风湿性病变占我国瓣膜病人群多数,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仍属于我国常见的心脏瓣膜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年化,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逐年增加。

二、心脏瓣膜病常合并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被称为 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 ,全球发病率不断攀升。

房颤通常与瓣膜病和冠心病等其他心脏疾病同时存在,在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5%-1%,而在心脏瓣膜病患者中房颤的患病率高达70%。

三、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危害更大

脑卒中(中风)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而瓣膜病性房颤病人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7.6倍,而且瓣膜病性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后果更为严重。

四、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的外科治疗方法有哪些?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包括药物等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或瓣膜成形等外科手术治疗是心脏瓣膜病的根治性治疗方法。

房颤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内科导管介入消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房颤的疗效可靠,特别是对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行外科手术效果显著。

对于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的患者,内科药物治疗往往效果差,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也比较低,且有频繁复发的可能,因此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手术+房颤的外科手术成为了新的选择。

在以往,由于对房颤发病机理的认识不足以及手术器械和手术技术的限制,合并的房颤很难在瓣膜或冠脉手术中同期得到有效地治疗。随着上述各方面的进步,房颤的外科治疗有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利用双极射频消融等技术在心脏手术中同期处理合并存在的房颤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已成为房颤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施行房颤消除术是近十年逐渐发展起来的复合手术,用来同期处理瓣膜病变和合并的心房颤动。但由于该手术较复杂,且心脏损伤、出血等方面的巨大风险,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手法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因此需要经验丰富的心外科医生进行操作。

我们的临床经验表明,在瓣膜瓣置换/成形、左心房取血栓的同时,直视下应用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消除房颤,术后病人恢复快,绝大对数患者术后可转为正常窦性心律,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效果良好。

因此,对于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的患者,在心脏瓣膜病手术的同时,应用射频消融等手段消除房颤,简化了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术后疗效显著。

专家简介:

柏本健 现任陕中二附院心胸外科主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第一至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心衰委员会和心脏瓣膜委员会委员。2005年在德国柏林心脏中心进修学习。先后获得第四届 中国医师奖 、第十一届 中国健康传播大使 突出贡献奖 、陕西省 科技兴陕 有突出贡献人物、陕西省 医德标兵 、陕西省 白求恩精神奖 、咸阳市科技进步等多项荣誉和奖励。从事心胸外科工作30年,完成心胸外科手术4500余例,多项技术填补了当地空白,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食道癌、肺癌根治术等。特别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脉搭桥术方面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西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