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健康码背后的政府“赶考”
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出版了《风险社会》一书,开门见山地指出:当今人类社会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由此,他首次提出现代社会本质上是一个风险社会,如何管理风险、在众多不确定性之下作出决策,这是城市治理的长久命题。
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漏斗,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进行了严格的筛检,最终存留下来的都是时代的必需品。
病毒传播依旧凶猛,海外多国已经连番失守,超级大都市繁华的表皮之下,隐匿的脆弱和不安被逐渐暴露。很快,疫情防控成为了多国多地城市治理能力的大试炼。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人口流动带来的隐患不可忽视,复工的资格确认、疫情的继续监测是重中之重。
健康码成为了这期间的一个新物种。
作为疫情期间被“赶制”出来的产品,健康码是防控时刻恰到好处的改良,亦被认为是现代城市公共卫生医疗系统升级的新方案,其背后既潜藏着腾讯、阿里等巨头平台的敏感嗅觉,又背负着数字化城市治理的深切期望,以及民众对于其未来价值的殷殷畅想。
我们不禁有所思:健康码意味着什么?它对未来城市治理有什么作用?它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而后湮灭?
健康码:一款走红的现象级应用
有“码”在手,出入无忧。
健康码,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通过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后,即可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该二维码作为个人在当地出入通行的一个电子凭证,实现一次申报,全市通用。
据报道,2月9日,深圳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凭码出行”的城市:全面实施人员通行认证管理措施,各类住宅小区、城中村居住人员进出小区需出示健康码。
一时间,健康码进入大众视野。
当时的文件显示,深圳地区所有在各类住宅小区、城中村居住的人员需通过微信小程序“深i您”公众号等平台自主申报个人信息,并依凭获取健康码进出小区,无须再做登记。
这意味着,想要在小区、公司和停车场的保安面前畅通无阻,先学会亮出这个码:通过各地疫情服务小程序或微信城市服务领取。值得一提的是,在阿里旗下的支付宝中,也很早就推出了申报健康码的功能。
健康码只是纸质通行证的简单代替吗?不然。
按照传统做法,疫情期间人员流动时,各地搜集数据主要靠各单位填报,程序较为繁琐,而社区人员出行则靠纸质通行证,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健康码的推出则有效解决了2个关键问题:1)个人对自己接触史等信息不对称问题;2)主观意愿不愿披露问题:健康码是出行“刚需”。因此,健康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搜集的便捷性。
可以说,健康码与疫情的紧张程度密不可分,是各地严峻的抗疫势头与复工复产的刚需推动健康码迅速流行了起来。
为何17年前的非典时期没有这种产品呢?
其原因不仅在于彼时国内大互联网平台还未真正建制,缺少大流量产品,更在于近十多年是国内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爆发的时期。加上各地政府普遍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接受度提高,为健康码普及提供了土壤。
深圳开百城之先的背后,是腾讯扮演了防疫健康码的平台提供者角色,毕竟,腾讯健康码是由腾讯政务团队自主开发,承载在月活超过11亿的微信这款应用之下。
此外,基于腾讯云技术支持的各地疫情服务小程序都在陆续升级腾讯健康码功能,而小程序无需下载、打开即用的优势,大大降低了腾讯防疫健康码的使用门槛。
根据各方披露的数据,腾讯防疫健康码已经累计亮码了25亿人次,已有北京、广东、四川、云南、天津、贵州、上海、重庆、黑龙江、广西、湖南、湖北、安徽、青海等近20个省份陆续上线,覆盖了广州、深圳、武汉、福州等300多个市县。
疫情是一场硬仗,健康码重新定义“抗疫”
“抗疫”是与时间赛跑,是与旧系统、旧规则的抗衡。
1月23日,史无前例的武汉封城正式启动。彼时,全国各地的病例不断增加,恐慌情绪不断蔓延,城市大机器出现了口罩荒、防护服不够用、检测试剂数量有限等物资短缺现象。
一时间,切断传染源、查找疑似病人成为当务之急,无人机田间地头喊话、封村拦路、居家隔离2天外出一次,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做的就是全力阻断人员流动和接触。
这当然会给基层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基层工作人员都忙成了“三头六臂”。人员不够、手续繁杂、表格过多、数据不通,居民也有着非常差的体验。要知道,科层制上报,各等级之间诸多沟通环节,基层工作难度相当大。
对于这种现象,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景根元在2月19日曾谈到:重庆正处于人员返程、企业复工的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而个人健康状况主动申报自查和被动查验是目前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手段,但在排查中,存在多次采集、多头采集、数据格式不统一等问题,这不仅给基层工作人员增加了负担,也给市民的安全出行带来了不便。
为充分发挥大数据智能化产品在防疫工作中的作用,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联合市委政法委等部门,组织腾讯、阿里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免费开发了重庆“渝康码”。
“所有在渝居住且接受当地村(社区)管理的人员、来渝返渝人员,均可采取线上或线下方式申报办理,市民一人一码。”
可见,健康码的横空出世实现了扁平化社会治理,以民众录入-平台数据核验-发放健康码-自动统计分析的形式让基层得到减负、市民实现安全出行。
政务智能化:一道十万火急的考题
健康码切中的政务服务领域,让其具备了更为完整的生命力。
当前,政务市场普遍存在传统IT厂商和新型互联网厂商等多股技术服务方,但是随着这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在增多,更加复杂的管理需求对浅层次的政务信息化提出了深刻挑战。
信息化与智慧化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很多人到现在都没有很好的区分开来,很多智慧政务运营商实际上在做最基础的信息化工作,把某个区域、某个场景进行数据的提炼,但是远远称不上“智慧”,即进入到让数据去决策和执行的阶段。
在我国,国家信息化体系一般有6个要素:信息资源、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安全、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化人才。城市信息化也是围绕这6个层面展开的。
一直到今天,很多城市发展所倡导的产品与技术,都还是原来信息化时代的这几个核心要素,最终也都没有逃脱原有概念。
不过,疫情期间,政府对疫情小程序和健康码的需求,以及诸多AI测温等技术的运用,充分体现出政府数字化的进程已经从最早的信息化进一步升级到智能化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与传统IT厂商不同的是,互联网厂商触达客户的能力,以及把握客户需求的能力成为更重要的因素,也让政府服务进一步升级,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来倒推整个流程的梳理和数据的互通。
就像腾讯健康码,已经形成统一的流量入口,因地制宜推出了各个城市版本,多种语言方便在华外籍人士使用,同时增加的“家人代办”功能也让老人和小孩免去了不便使用手机的困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接口标准》,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在2月29日推出了全国范围的“防疫健康信息码”,将逐步推动全国健康码互通,腾讯正积极参与推动互信互认工作。
满足人的需求,让城市里的企业和个人有实实在在的感知——这也是腾讯WeCity未来城市解决方案的关键点。
目前,“WeCity未来城市”正以腾讯云基础产品和能力为底层,整合在政务领域的经验及成果,为数字政务、城市治理、城市决策和产业互联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并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工具触达用户,已在长沙、武汉等城市落地。
后疫情时代,智能应用或成为重要“新基建”
产业是科技进步的获益者,而民生、政务是现代社会至关重要的产业形式。多年来,我国民生领域新应用非常之活跃,政务领域则亟待新技术力量的注入。
当下,中央一锤定音,“新基建”身负使命,荣耀加身,当之无愧成为“稳经济”这场硬仗的重要抓手。
云计算、大数据、5G、AI、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使得城市整体规划性增强,产业互联网的时空贯通、产业链打通,民生与政务有机会做到高效协同。
如同腾讯CSIG总裁汤道生所提到的那样:
“传统基建,解决了物和人的连接,公路、机场的修建,给区域带来繁荣的商业;而数字化新基建,解决了数据的连接、交互和处理。5G、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给产业升级带来更大的空间,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新的生产体系和新的商业模式。 ”
的确,疫情会结束,但在疫情期间被激发的用户需求会被保留被延续,在线学习、在线问诊以及健康码的使用习惯会持续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推动物理世界的原子和数字世界的比特进一步产生连接力。
此过程中,城市这个生命体也将逐渐走向成熟,政府的城市治理也将进入新的阶段。
腾讯的城市生意
腾讯政务云副总裁、数字广东 CEO 王新辉:数字政府助力建设智慧城市 | CCF-GAIR 2019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