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
又称“世界健康日”
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世界卫生日,旨在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强调健康对于劳动创造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我国的“大卫生”格局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正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聊一聊心理健康的话题
我怎么总这样,是不是有毛病啊?
下面这些情况是否与心理健康有关系呢?这些行为和想法是否令你也十分困惑?
当遇到别人的批评或者挫折时,我总是暴跳如雷
不太喜欢参加聚会,因为不知道怎么聊天
我好像对自己不太满意,但不清楚为什么
其实想好好与别人沟通,可总忍不住吵架
2019年7月国家卫健委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相关文件,呼吁大家关注自身健康,其中第(五)项,就是心理健康的促进行动,目标是在2030年增加2.5倍的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认知情况。
怎样算是心理健康呢?
十条心理健康标准,来看看都有些什么?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种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是对心理或身体出现风险的合理预感,以及自己在面临事件时适度的有力或无力感,不会患得患失,一般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价
指正确的自我观念,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不过分夸大自己的优点,也不会过于妄自菲薄,能够客观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结合实际能力与客观因素,通过努力可触及的目标,不切实际的目标会增加挫败感,或者容易将自己置于一个幻想的情景中。
4、不脱离现实环境
不会对事情产生没有理由或没有根据的过多想法,也不会过度憧憬幻想一些不存在的事物,脱离现实往往是逃避现实,害怕挫折,过度的脱离甚至会导致精神恍惚。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健康的人格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以积极进取的人格为核心,并可以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一旦人格不完整,缺乏统一,其行为就会表现出不连贯,时而这样,时而那样,自我意识混乱,变化无常,甚至自相矛盾,也就是一般心理学称呼的多重人格或人格障碍。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从经验中总结,尤其是从失败中学习,往往需要自由处理情绪的能力,持续的攻击性与情感隔离会阻碍内心与外界的接触,而无法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够以正常的方式与周围人交往,没有诸如社交恐惧症,极端的自我中心等不正常的交往行为。
8、适度的发泄情绪与控制情绪
即适当的情感表达与情绪调节功能,合理的宣泄情绪可以释放自身的攻击性;不能控制情绪常表现为易被激怒,遇事过于慌乱,不冷静,容易陷入抱怨无法自拔...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曾提出人的五种需求: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但如果为了得到恋人、权力等,而去伤害他人,触犯法律,则是超出理性的行为。
10、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在集体中,个人的特点和行为需考虑集体的要求,过分彰显或保持个人的特点,甚至扰乱群体的规则,是无法改变性格,不能适应环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