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是认知障碍中最常见的疾病。对此,有一些误区会导致我们产生误判,延误诊断和照料的时机。
减少这些认知误区,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人及早寻求专业帮助,有助于延缓老年痴呆的进展。
误区 1:只有老人会得老年痴呆
大部分患者60-65岁起病,但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对老年痴呆没有免疫,约有5%的患者年龄为30-50岁,这些患者被称为老年痴呆的早发患者。
不可否认的是,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有所提高,65以上患者发病率约为3%左右,85 岁以上长者中发病率可升高至20%左右。
所以,不是只有老人会得老年痴呆;但不可否认,随年龄增长,更容易发生老年痴呆。
误区 2:一些老年痴呆的症状是自然老化的表现
人体逐渐衰老,患者的记忆力必然会有所下降。就算年龄较轻,如未休息好、情绪波动较大,也可能导致偶尔出现记忆力差的表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痴呆造成的记忆力下降等表现十分严重。
如果只是偶尔忘记手机、钥匙放在哪里,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的。但如果忘记了最近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忘记回家的路等,一定要引起警惕了。
与衰老造成的轻微记忆丧失不同,老年痴呆症对大脑的影响会越来越大。随疾病进展,病情逐渐恶化,会导致患者丧失思考、说话,甚至生活自理的能力。
误区 3:反正老年痴呆无药可医,治不治都一样
《柳叶刀》杂志在2019年6月发表了一项关于中国公共卫生研究的大型研究结果,分析了中国人1990-2017 年间死亡率以及特定疾病的死亡率。
其中,老年痴呆症和其他认知障碍症排名第 9。
老年痴呆症进展至重度后,患者将完全丧失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需长期卧床。这就导致老年痴呆症晚期的患者常因褥疮、骨折、肺炎等并发症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老年痴呆和导致死亡的前三种疾病,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癌症最大的区别是,老年痴呆症诊断率低,早期难以发现。
诊断率低的原因包括:
1、病因复杂;
2、临床表现繁多;
3、早期症状隐匿;
4、公众认知尚浅,担心受到他人歧视,或者觉得反正无药可医,就不去看医生。
这些因素导致一部分可能因老年痴呆症而死亡的患者从未接受治疗。
需要明确的是,老年痴呆症的患者采取适当的治疗,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比如在药物、生活习惯和其他非药物疗法的控制下,病情进程可以被减缓,可以增加老年患者“有效生命”的时间。同时,由于病情缓慢进展,照料者的负担不会突然增加。
再比如,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照顾者,在寻求医疗和社会协助的过程中,自己对该疾病的认识加深,知道更多预防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年痴呆起到预防作用。
#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