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每一个博物馆其实都有自己的相应的镇馆之宝,这些镇馆之宝自然是历史价值非常高的,同时也是含金量很高的,因为它们的存在,才会让游客源源不断的过来参观。
但是吉林省博物馆有一镇馆之宝却很是奇怪,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一副距今800多年的画,价值可以说非常的珍贵,它的名字叫做《文姬归汉图》,听这名字就觉得此画不简单,确实是不简单的,它可是被乾隆盖公章的,乾隆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遇到好的东西,就会喜欢盖上自己的章,这样自己的名字就会跟着文物一起流芳百世了。
但是这幅《文姬归汉图》其实并不叫做《文姬归汉图》,而是叫做《昭君出塞图》,说起《昭君出塞图》,我们其实就会更加熟悉了,昭君可是中国历史非常有名的人物,但是为什么《昭君出塞图》被称为是《文姬归汉图》呢?
首先这幅《文姬归汉图》画的是什么呢?很简单,画的就是东汉文姬骑着马从匈奴回到了大汉的事情,因为当年由于战乱,所以东汉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文姬被拐到了匈奴,后来被曹操给救了回来。而作这幅画的画家就是金朝的张瑀。
但其实这幅画《文姬归汉图》更像《昭君出塞图》,《昭君出塞图》说的是汉朝时期,昭君为了维护匈奴和大汉的稳定,而自愿嫁到了匈奴。
那么为什么乾隆会取名为《文姬归汉图》呢?其实这是乾隆的问题,乾隆皇帝看到了这幅《文姬归汉图》之后感到非常的喜欢,于是赶紧的盖上了打印,可是此画明明是金人画家绘画的,可是为何乾隆取名为“宋人文姬归汉图”?
原因很简单,因为乾隆觉得这幅《文姬归汉图》的风格,金朝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宋代的画家才有能力作出。直到最后顶级文物专家郭沫若发现了错误,错误其实很明显,那就是从这幅画中能看得出当时是在冬天寒冷的时候,而且从人物的行走来看是逆风而行的,从而断定了这个非常符合当地昭君出塞的情形。
当时如今这幅画还是被叫做《文姬归汉图》,毕竟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可,也不想去打乾隆的脸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