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绩好是老师教得好,成绩不好就是教师不行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当今最流行的一句话。殊不知这是对教师和孩子最大的误解,并不是要为教师辩白,因为国外就有一位真实的案例,那位男教师专门针对差生,经他 教诲的人确实从无所事事的差生变为了认真学习的好学生,但这是有前提的,这位教师找到了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并不是全部的都追求文化课成绩,但是反观我国教育,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大多到了初中就戛然而止了,初高中6年,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文化课上,追求成绩是家长、老师的唯一目标!
这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相关,但是又有多少家长、教师能够明白,有些人很轻松地就能学习,毫不费力就能学会,而有些孩子就算是将他逼到极致,他学不会照样学不会,所以真的不应该拿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好坏!
二、成绩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专家的研究表明,当今一项事业的开拓,一个创新活动的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只占据20%-30%,人格要素占70%-80%。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当今教育有一种重智商轻人格的现象,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检验一个人能否胜任的标准是知识与智商,换句话说就是成绩,但是对人格、品德的关注度越来越低。然而发展到现如今,社会需要的是新型人才,真正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做出成绩的往往是智商不低、情商更高的人,因为信息时代知识的创新活动,都是在集体协作中进行的,需要有善于同他人协作的能力,需要懂得人情世故。因此,人们对德才兼备又有深一层的认识,在重视智商的同时,还应致力于情商的提高。
三、家长、教师的关注点应当改变了
现在的学生真的很幸福,他们在家往往是这样的:
什么事都不用干,只要好好学习;
什么东西都不缺,什么要求都满足,只要学出好分数;
只问分数,不管过程;
吃穿不愁,就不会有烦恼。
于是乎现在的学生根本不知道钱有多难挣,也不知道想要拥有好的生活需要靠自己的劳动、努力,所以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早已发生了改变,只有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或是家庭教育得当的孩子才会把学习当作出路,才会拼了命的学习。所以有些家长不要怪孩子为什么不学习,因为他对学习的认真发生了改变。
其次是那些只学习不劳动的学生,这种教育氛围使很多学生养成任性、自私的性格,缺乏社会责任感。家庭应当分配适当的劳动任务给孩子,从小培养自觉劳动的习惯。经常性的动手劳动,既能使孩子的大脑发育更快更全面,也容易养成勤劳能干的性格。
许多孩子想要得到想要的东西非常容易,久而久之,这种孩子要么欲望无限,难以满足,要么对什么都没兴趣,无所谓,没有上进心,缺乏好胜心。
教育孩子并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家长、教师共同找到正确的方向,努力打造优良的教育氛围,这才是真正的教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