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长一段时间,家庭主妇是婚后女性的“代名词”。
然而,因为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市场上劳动力的需求扩大),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了家门,迈入了职场。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因为职场女性而诞生的食物吧!
你会发现,大多数的消费品牌面向的首先就是女性。比如一些方便食品就是专门针对职场女性以及工作和家庭兼顾的妇女。
以美国为例,在女性被职场接受之前,包装食品公司就已经认可了妇女的购买力,特别是和家庭用品有关的购买力。
1929年,家庭经济学家克里斯汀·弗雷德里克(Christine Frederick)出版了一本叫《Selling Mrs. Consumer》的书,里面就概述了“普通女性消费者”的购买习惯。
弗雷德里克的书重点在家庭生活,但是也有局限性,她的研究对象里缺少了很多低收入、未婚妇女以及已经走上职场的非白人女性。
而在未来的许多年里,美国食品广告的主要目标也是那些家境富裕和有社会地位的白人妇女。
社会变革
经历了几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包括妇女选举权运动的成功和世界大战期间工人的严重短缺,美国劳动力中妇女的数量稳定增长。
尽管这些妇女走上职场,但是仍旧需要承担母亲和妻子的责任。妇女们要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点,又要考虑如何节省家庭预算,这时候,食品公司也从中看到了新的机遇。
上班女性的食物
因为很大一部分妇女开始工作,食品公司开始主张销售一些能增强能量和提高精神的食物。其中很多产品最初是面向男性销售的,但在战争期间却转向了职场女性。
战时美国一个全麦谷物的广告就是以男性和女性喊口号“我有事要做!”为特色。广告中,女性穿着技师的制服,把重点同时放在自己的新职业和爱国主题上,喊着:“山姆大叔需要我!”
当时还有其他标榜能为女性提供能量的食物包括糖果棒(比如巧克力棒)和碳酸饮料(包括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蛋糕粉和烹饪创意
说到节省女性时间,那一定不能少了盒装蛋糕粉。
1930年代推出的蛋糕粉为女性提供了一条烘焙的捷径,同时也让她们更好地发挥蛋糕装饰的创意。
事实上,这样的营销策略潜在的含义是:即便女性在外工作,但是仍然需要承担家庭责任。也可以说,无论职场还是家庭,都必须成功。
可以说,蛋糕粉的出现,改变了女性“从零开始烘焙”的思考方式,并也让女性适应繁忙、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当食品公司把这些蛋糕粉推销给家庭主妇时,自然而然吸引了很多外出工作的职业女性,让她们即便在工作繁忙的日子里,也可以为家庭成员烘焙。
方便文化
战后的方便文化使得大量的包装食品流行起来,而这些包装食品很大一部分是职业女性消费的。
这些经过包装并且通常是预煮的食物让女性可以使用更少的食材和工具准备食物,也就代表她们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在厨房里。
一些向职业女性销售的著名方便食品包括JELL-O即食布丁(于1930年代左右推出)等速食甜品、汉堡帮手(于1970年推出)之类的炉上式盒装食品、一些“健康”食品和格兰诺拉麦片(1980年代和1990年代风靡健身界的主要产品)以及很多只需要在微波炉中加热或添加热水即可的速溶食品。
但是,事实上除了那些针对女性的减肥食品外,这些方便食品并不是专门为女性生产的。食品公司仅仅把女性作为方便食品的购物人群来看待。
烹饪工艺
不仅是食品公司从职业女性身上找到新的商机,一些烹饪设备品牌也从中获利。比如我们熟悉的慢炖锅和微波炉,虽然两者是完全相反的烹饪风格。
1946年,微波炉面世,一开始微波炉的价格相当昂贵,普通家庭需要一段时间的积攒才能消费得起。
而等到大概十年后,微波炉进入了大多数的美国家庭,并且因为其方便、迅速的理念赢得了职业女性的青睐。
未来女性和食品工业
再回到现在,无论是食品、厨房技术还是营养理念比起几十年前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但是唏嘘的是,在当代家庭里,绝大多数还是由女性来负责食物和烹饪相关的工作。
一些统计数据显示,女性仍旧是购买食品和厨房产品相关的主要人群。
当然,越来越多的女性有意识地开始改变在社会和家庭中的现状,不再担当厨房的主力。但是,要完全改变这个局面,仍旧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年轻的一代也正在努力,不仅在争取女性职场平等,也会避免使用那些带有明显性别歧视的产品。
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女性可以更加专注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享受生活,享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