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杀手”青光眼:让人不知不觉中逐渐失明

摘 要

  眼睛是我们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器官,但有一种疾病,却能够毫不留情地偷走眼睛的视力,在不知不觉间使患者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它就是青光眼。 近日,清远市人民医院眼

眼睛是我们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器官,但有一种疾病,却能够毫不留情地偷走眼睛的视力,在不知不觉间使患者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它就是青光眼。

近日,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举行青光眼周义诊活动,为市民提供免费的视力、眼压、眼底检查与问诊咨询,希望通过早期的筛查及时诊断出青光眼,尽早干预和治疗,使青光眼患者保住更多的视野,从而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

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患病

该院眼科主任卢亚梅介绍,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异常升高,引起视神经损害和视野损害的眼病,最终可导致视觉功能损害甚至失明,是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与白内障等其他致盲眼病不同的是,其导致的视力损害是不可逆的。

什么是眼内压?眼内压是指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的压力,这个压力取决于眼内房水的量。正常人眼内房水不断产生,又不断地排出,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一天内不同的时间眼压有变化,但是都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而青光眼患者的眼球,因为某些因素导致眼内房水生成过多,或是排出不通畅,都会使眼内压升高,积聚多余的房水将压迫我们的眼睛最薄弱处—眼后部的视神经。

眼内压升高可以是急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最终将失去视力。有时候早期的视力变化非常轻微,患者不易察觉,但可以通过一些眼压、眼球结构以及视野检查及早发现问题。

“各个年龄段都有患病的可能。”卢亚梅说,青光眼的发病没有特定的人群,小到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到成年人到老年人都有可能得青光眼。但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不知不觉中逐渐失明”

卢亚梅介绍,原发性青光眼最常见,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急骤,早期有眼部酸胀不适,眼眶以及鼻根部发酸,视物模糊等。当眼压急剧升高时,往往有视力下降、头痛、眼胀恶心呕吐等表现,较为容易发现。

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相对隐秘,早期通常无症状,患者会有逐渐的视物范围缩小的感觉,发展到后期往往只有前方非常狭窄的范围能看到,医学上称为管状视野。

卢亚梅提醒,青光眼对视力的损伤是不可逆的,致盲率很高,她接触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有不少人前期并未有任何不适,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失明,“就像温水煮青蛙。”

据了解,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602万青光眼患者,预计到2040年,患者将增加到1.12亿人。在我国,青光眼发病率约为2%,而致盲率达22.7%,占失明总人数的8.8%。4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920万人患青光眼,其中约55%人单眼失明,18.1%双眼失明。

卢亚梅表示,早发现、早干预、早诊疗是对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她建议,35岁以上人群,每年定期到医院进行一次青光眼的全面检查。“现在的眼周、眼压检查都很方便,建议大家可以把眼部的检查增加到常规体检清单里。”

青光眼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由于视功能减退,青光眼患者常有悲观、愤怒等消极情绪,负面情绪及心理问题又会对眼压有一定影响,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和接纳,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环境,与患者一起科学、积极地面对疾病和生活。同时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保持规律的作息。

视力还未受损的患者应特别注意用眼卫生,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注意书写、阅读及环境光线的强度,注意眼部的休息。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按医生的指导意见,进行规律且适当的锻炼。

青光眼患者的日常病情监测也很重要,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发展及时调整药物。此外,青光眼患者应特别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监测并控制好血压,避免血压升高后引起眼压升高,造成病情恶化。

青光眼的预防

虽然青光眼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发病的风险:

1.每年定期做眼部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青光眼。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

2.已经有眼压高症状的患者,应遵医嘱使用降眼压的眼药水,以降低青光眼发生的风险。

3.使用机器工作或进行高速球类运动时佩戴护目镜,防止眼外伤。

4.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青光眼常见误区:

1.青光眼可以治愈

目前青光眼不能治愈,但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

2.只有老年人会得青光眼

尽管青光眼患者常常是老年人,但从婴儿到老年人均可患病,而且多为终身。

3.青光眼的症状是显而易见的

在大多数病例中,青光眼没有症状,因此可能直至晚期才被发现。

4.青光眼造成的视力损伤可以恢复

青光眼造成的后果是不可逆的。一旦造成视力损伤,就不能恢复。

【采写】陈之瑜 刘秋宜

【通讯员】彭可明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