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晶晶 通讯员 赵文琼)“女士您好,请问您是要堂食吗?”刚走到外婆家湖滨银泰店门口,黄女士就被一名员工提醒,建议她打开手机扫一扫门口的“餐饮企业健康码”。黄女士在输入了个人身份信息和手机号码之后,就可以看到商家后厨灶台、蒸灶和洗碗区的监控视频,包括当日到岗的员工个人健康码等情况。
据了解,“餐饮企业健康码”跟个人健康码一样,也分绿码、黄码和红码,绿码表示食品安全状况较好,系统评分较高;黄码表示食品安全状况一般,近期可能存在卫生状况不佳、食品安全操作不够规范等问题,系统评分一般;红码则代表食品安全状况较差,系统评分较低,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需要彻底整改或停业整顿。
“餐饮企业健康码”是由城市大脑“食安慧眼”系统根据餐饮企业的员工健康码数据、健康证数据、监管检查数据以及消费者评价举报数据等,综合分析动态生成并向消费者展示,实现餐饮企业“健康信息”公开透明。
(下转第3版)
qyang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