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高考:科学防疫是前提,营养均衡是关键

摘 要

  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考生该注意哪些问题也是热门话题。同时,科学搭配、营养均衡的高考饮食对保证考生身体健康和维持大脑最佳状态极为重

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考生该注意哪些问题也是热门话题。同时,科学搭配、营养均衡的高考饮食对保证考生身体健康和维持大脑最佳状态极为重要,考生如何搭配这一段时间的营养也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6月28日,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山西省疾控中心的相关专家。
考生疫情防控建议
1、考生健康监测
考生在高考前14天开始每天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做到每天体温测量并记录。考生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以及健康码为非绿码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所在学校并及时就医。
2、自我防护准备
考生本人及家人考前尽量减少外出,避免走亲访友聚餐、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严禁去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行。考试前,考生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确保考试时身体状况良好,提前准备好口罩、手套、消毒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考生须提前规划好出行时间和路线,赴考途中做好自我防护。如考生乘坐私家车、步行、骑自行车赴考点途中,可不必佩戴口罩。如考生乘坐出租车或网约车赴考点,提前预约车辆,乘坐时在后排落座并全程佩戴口罩,下车后应及时做好手卫生。如考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赴考点,全程佩戴口罩,可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做好手卫生。途中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其他物品,与周围乘客尽可能保持安全距离。如考生乘坐班车赴考点,宜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开窗通风、分散就座,途中避免在车上饮食和用手接触其他物品,下车后做好手卫生。
考前饮食搭配建议
1、保持平常饮食习惯: 高考忌变换口味,食物种类及饮食习惯。家长应参照孩子平时的饮食习惯,尽量选择爱吃的食物,改善烹调方法,变换花样,使饭菜更加可口。考生应该不吃或少吃含脂肪高的油炸食品。考前饮食应以干净卫生、营养均衡为前提,考前忌大鱼大肉,忌大补特补。
2、合理搭配:保证消耗需要三餐搭配要合理,早餐要吃“好”,切不可空腹,应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来补充大脑的能量。午餐是一日中的主餐,经过一个上午的用脑,考生的能量以及各种营养素的消耗较大,故午餐要吃饱吃好,为下午的学习提供充足的能量准备。午餐和晚餐宜食物多样,注意荤素、粗细搭配。
3、种类丰富:摄入均衡营养要吃主食。主食中要适量选择一些粗杂粮,如红豆、绿豆、糙米、标准粉等等。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膳食纤维,对增进食欲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要兼顾孩子的口味,又要荤素搭配。选择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鱼虾,瘦牛羊肉,鸡蛋、牛奶、豆腐和其他豆制品等,甚至包括一些内脏食品。这些食物不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还富含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D。含铁丰富的食物也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在考试期间,可以多吃一些核桃、芝麻、花生、动物的肝脏、木耳等。要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既可促进铁在体内的吸收,更重要的一点,它还可增加脑组织对氧的利用。
4、饮食适量:七八成饱就行每日饮食要适量。不能吃得过饱的原因,主要是避免消化道负担加重分流体内血液,以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血液供应。鱼、肉、蛋等属于酸性的食物,人体若食用酸性食物过多,就会出现“酸中毒”。结果易使人疲劳,抵抗力降低,特别是使考生思维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
5、补充水分:少喝咖啡饮料夏天出汗较多,容易导致体内缺水,出现头昏、头疼等症状,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要督促考生喝足水,少喝咖啡饮料。考生每天要保证1500ml至2000ml的水分摄入量,充足的水分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这样大脑工作所需的氧才能得到及时供应。
高考延期、网上复课……今年的高考对考生来说注定特殊且不易,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复习计划,坚持到最后,就不留遗憾。其实,走到今天,早已是英雄,接下来每一天,请用尽全力,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原标题:《决战高考:科学防疫是前提,营养均衡是关键》
阅读原文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