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长寿、健康主要看脾胃的好坏!脾胃不好,离

摘 要

  最近身边很多朋友脾胃不舒服的问题越来越多,想着平常写文有很多写脾胃的,怎么还有这么多人不舒服呢? 脾胃是「后天之本」,人长寿、健康很大一部分都要看脾胃的好坏,这个问

最近身边很多朋友脾胃不舒服的问题越来越多,想着平常写文有很多写脾胃的,怎么还有这么多人不舒服呢?

脾胃是「后天之本」,人长寿、健康很大一部分都要看脾胃的好坏,这个问题可不能忽视。

后来发现大家是很多生活的细节没注意,都知道不吃寒凉,却没注意生活中这四个坏习惯正在缓慢的伤害脾胃。

它们不仅损伤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及吸收,食物消化不了还进一步加重湿邪、热邪、痰邪等影响身体的问题。

1、吃对可以养人,吃错也可以伤人

民以食为天,吃对可以养人,吃错也可以伤人。

中医大家李东垣《脾胃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伤害脾胃的首先就是饮食,脾胃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运化食物,和食物接触最多,也最容易受食物影响。

现在很多懂养生的人都知道不吃寒凉、辛辣的食物,却光注意食物的温度,忘了食物的性质。

之前和大家聊过水果的寒凉温热,比如西瓜这种凉性的水果,脾胃弱的人吃就容易拉肚子。

除了西瓜这些水果也都是偏凉的,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正常的人也尽量不要空腹、大量地吃。

而大家常吃的黄瓜、香蕉,其实也是偏凉的,夏天很多人不想吃饭,或者减肥的时候把黄瓜、香蕉当主菜,对脾胃也是一种伤害。

黄瓜、香蕉的凉性没有西瓜那么凉,生活中少吃一点,尤其是炎热的夏季吃是可以的,但不要只吃这俩。

除此之外还有大家常吃的小西红柿(樱桃番茄)、黑木耳、生菜、海蜇、花蛤、苋菜等等,绿茶、凉茶、祛湿热的茶等等,脾胃好的人吃可能不明显,但脾胃弱的人就容易不舒服了。

夏天天热出汗多,蔬菜水果要多吃,因为身体需要清热养阴,这些偏凉的可以适量吃,但寒凉的水果最好是在饭后吃,蔬菜要尽量均衡。

脾胃虚寒、身体阳虚、气虚还是忍忍吧,或者饭中、饭后适量吃点。

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多吃这些:姜、香菜、羊肉、山药、肉桂、孜然、板栗等。另有甘淡渗利的食物亦为补阳,如:莲子、玉米、玉米须、茯苓、冬瓜。

素食者能吃的的花生、黑白芝麻、椰子肉等也是补阳食物。素食的朋友需要注意椰子油热,易生痰,而椰子水凉,养津液。

夏日虚寒的人可口的瓜果没法尽情享用,风扇也不敢硬吹,一进一出空调房,可能就头疼发烧痛经拉肚子。碰上湿气重的天气,整个人就像在太阳下融化的雪糕一样,黏黏糊糊的,根本没有精神头儿动起来。

老辈人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孔子也推崇吃姜「不撤姜食」。夏天吃姜,是因为生姜有温中散寒、健脾胃的作用,正好能护住夏天的虚冷的脾胃,同时把身体积聚的寒气赶跑,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对于脾胃虚寒、阳虚、痰湿体质和长时间吃水果导致的身体各种反复、慢性疾病可以每天吃姜,等身体调理好之后就可以吃水果了。

喜欢吃姜的朋友也可以每天早上3片醋泡姜调理。

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

我们找了很多供应商,试吃之后,这款最满意,最打动我的是无添加,良心手作。

无添加:酸是养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需要用肝来代谢,肝反而受累,得不偿失。

老陈醋:姜要嫩的铜陵姜,醋要老的。泡姜的醋,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每天吃3片,一罐可以吃12天,5罐正好可以吃上两个月。

2、没有好好吃饭

最好的饮食除了注意寒凉温热,也要注意饮食习惯。

1、七分饱,不过饥、过饱

最好的饮食是七分饱,应该是感觉吃得差不多了,却还不想离开饭桌,可要是再吃的话就会撑。是一种似饱非饱的感觉。

区别八分饱:胃里感觉满了,但再吃几口也不痛苦。

七分饱能保证身体对食物化生气血的需求,脾胃不会太累,而且到了下一餐的时候真好饿了,保证食欲。当然体力、脑力劳动大的人身体消耗多要加量。

过饥,即吃的量不够,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脾胃的气血也减少。

过饱,即吃的量过多,超过人体脾胃运化能力,容易损伤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饱饥失常,饥一顿饱一顿,甚至一顿不吃,一顿当两顿,对脾胃都不好。

脾胃本来是规律的分泌胃酸结果发现没食物,或者一会儿多,一会儿少,脾胃自己都凌乱了。

2、味道、食物偏嗜

食物与中药一样,有辛、甘、酸、苦、咸五味之分,不同的食物、不同的味的功效不同,对人体的作用也不相同。食物的偏嗜与五味的偏嗜对身体都不好。

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以此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

如果长期偏吃某种食物,会使该脏腑机能偏盛,久而久之则破坏脏腑之间的平衡,导致脏腑病症。

比如过于辣伤胃;味过于甜,容易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加重痰湿,出现糖尿病、肥胖等。

还有就是荤素上的搭配失调。

有些人吃肉很多,有些人因为听说肉是肥甘厚味不敢吃,也都不好,

中医说的是不要过食肥(肉)、甘(甜)、厚(重口)、味(性味),主要是不要吃得太多,另外也不能不吃。

3、吃的时间不定

我们经常说一日三餐,每天有吃早、中、晚三餐的饮食习惯,正常人到了吃饭时间,即使是不饿,也应该适当喝水或进食。

唐朝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提出要:「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这是保护脾胃不受损伤的重要习惯。现实生活中很多胃病,其实都是因为没有好好吃饭导致的。

3、脾胃不好是想的太多

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形容的都是情绪对身体脾胃的影响。

“怒、喜、思、悲、恐”五志对应人的“肝、心、脾、肺、肾”五脏。而其中的怒和思对脾胃的影响最大。

生气发怒和工作压力太大导致的肝郁气滞,都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胃。

有很多人生气、压力大、精神紧张都会拉肚子,还有一些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了,其实都是肝木乘脾土,脾土功能受影响导致的。

除此之外就是“思”,思比较特殊:

一指思虑思念,想事情、想人。有些人碰上什么事都喜欢多想、放不下,一点小事睡着了也在想,思则气结,过度的想事情、人会导致身体的气运行不通畅,脾胃的功能就受到影响。

二指思考。这个思考包括学习、思维,人如果总是思考学习,大脑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时很消耗气血的,而且这时候气血优先供应脑,脾胃的功能就降了下来。

最近群里有个朋友在备考,饮食很注意但脾胃这两天还是感觉不舒服,就是大脑思考太多导致的。

要让脾健康,就要少生气,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状态,也要少思虑,心里少想点事,“傻傻”的人吃饭才香。

4、加强运动,脾胃很难强大

最近给群里人调理身体的时候,发现很多运动的建议都没有人实施。

其实大家饮食与忌口做的很好,很多人把辛辣凉甜都禁了,按时吃饭,但还是一不小心就便秘或腹泻,脾胃变弱消化差、变胖,怎么都调不好,就是因为忽略了运动。

大家总是忽视运动、思虑和压力的释放的重要性。而运动又能释放压力、减少思虑,不加强运动,脾胃很难真正强大。

《黄帝内经》“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划重点: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总是躺着,身体气的运行会变慢变弱,不通畅;总是坐着会导致肌肉的僵硬。

伤气是全身的气,包括脾胃;

“脾主肌肉”:运动使筋骨松开,肌肉松解,气血运转,又能反过来拉动脾胃运转,长时间坐着是对脾胃和肌肉的双重打击,也是肥肉(痰湿)的摇篮。

《三国志·魏书·吴普传》: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意为活动能消食物、通血脉,是以病不生,尤如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坏。

中医常说的:动则升阳。吃药、饮食忌口顶多就是把脾胃这个「门轴」修好,你要是不去常开合转动,门轴还是会腐坏,脾胃还是会弱弱的,阳气升不起来。

但中医的运动不是撸铁,比较好的是有氧运动,我更推荐传统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等,因为能身心同调,效率更高。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