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于制定科学的小计划
时间安排不当,缺乏小计划,自我复习东一榔头西一锤,漫天撒网,没有阶段性复习目标,或者自我支配时间安排过紧,缺乏弹性、机动性,这些都是小计划失败的通病。
紧跟着老师走是“大锅烩”,自己的小计划是“小勺喂”,“大锅烩”要吃饱,“小勺喂”也要喂好。制订一份留有时间弹性的小计划是每一位考生应切实执行的好办法。
误区二
对自己没有较准确的定位
很多考生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没有清醒的认识,高估自己的水平,在复习过程中一味地钻难题,忽略基础知识,追求巧解偏题怪题,忽略通性通法。
其实,能力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现行高考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70%,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基础,只有根基牢固,才可以谈提高能力。
误区三
自我设限
三分钟热度是同学们复习中常犯的通病,每天应该随时用自我想像、自我暗示、自我谈话、自我反省、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等多种激发方法突破心理上的学习高度极限,激发出心灵的巨大潜能,使自己每时每刻都处于心静如水又激情似火的自信学习状态中。
潜意识的学习能力是无法想像的,哪怕是平时激发出一点点,也能迅速优化你的学习状态。
误区四
面面俱到
对于每个考生而言,无论从全局的角度,还是从单科的角度,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况且,由于高考试卷受卷面、考试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识点,必定是有重有轻,有主有次。
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复习。重点突出,主次分清,复习效果才会好。
误区五
忽视各科复习中的客观增分规律
成绩的提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各科记忆知识的梳理成网,分类解题收获的总结积累,文科复习注重知识的反刍,理科复习侧向思维的迁移……遵循各科的增分规律去用功复习,就等于找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误区六
忽视基础,过于浮躁
期望着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总分的想法容易使同学们心浮气躁,在复习时,一会儿翻这本参考书,一会儿看那本习题集,一晚上做几十道题还嫌少……这些都是蜻蜓点 水似的做法,根本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
复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衡量复习效果的高低也不是以看书多少 做题多少为标准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要掌握“真谛”,精做一题胜过泛做十题,精透一页知识胜过粗翻一本书。
误区七
零敲碎打,死记硬背
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常常定位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各类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上。在第二轮复习中,一定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且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和常用的基本方法,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综合能力提高和知识的灵活应用。
《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减少记忆型的题目,增加能力型、应用型以及综合型的题目。靠死记硬背、牺牲速度换取高分的时代不存在了。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误区八
题海战术,追求数量
有这种错误思想的考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做题越多,见过的题类就越多,对解题越有利。其实,并不是做题越多越好,多买几本参考书就能产生效果。题是要做,但要有针对性地做题,明确思路,掌握规律,熟悉方法是最重要的。若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做题,学习成绩会提高更快。
考生们要从题海里走出来,做对一道题,就掌握一道题。做题时,更重要的是反思一下“为什么做对了,为什么做错了”。这比大量重复做题要有用。
误区九
眼高手低,不愿意自我归纳
许多同学总以参考资料上面已有整理好的系统化的复习内容为借口,不愿意自己动手做扎实有关整理复习内容的工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自己动手整理的系统化知识笔记是自己的脑力思维的结晶,深扎在大脑深处,与大脑神经元记忆系统勾连成网,潜意识对其有感性的“亲切”熟知感,岂是参考书上他人代劳整理出来的内容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误区十
未能及时做好复习信息的汇总
复习中的错题、疑问、焦点、疏漏、遗缺等反馈错源的信息都是很宝贵的增分“矿源”。针对错源信息进行自我补救式强化复习,可以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防止做无用功。
小艺给大家搜集的误区
就讲到这里啦~
同学们要根据自身情况
进行相对应调整
达到最后良好的状态
祝大家旗开得胜
取得自己满意的好成绩
不服多年的寒窗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