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坚决打赢健康脱贫攻坚战

摘 要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 2016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革命老区金寨县时指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安徽省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作为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2016 年7 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健康脱贫工程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实施细则》,省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配套文件,形成“1+N”政策措施体系,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任务,综合施策、持续发力,严格考核、精准调度,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取得决定性成就。

为了方便深山里的村民,驻村帮扶医生徐晓婵(右)经常“送医上门”。

破解“村医空白”

实现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

安徽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创新实施举措,建立长效机制,定向委培破解村医来源不畅难题,全面消除机构人员“空白点”。

驻村帮扶医生张建明在村卫生院“传帮带”。

为实现村级医疗全覆盖,我省建立了网络填报系统,摸底排查全省70个县(市、区)、1198个乡镇和14022个行政村。选派百名优秀骨干医师开展驻村服务,并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当地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满足农村居民卫生健康服务需求。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合建、设立临时医疗点、乡镇卫生院覆盖服务等措施,161 个村卫生室空白点全面消除,目前安徽每个乡镇有1 所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 个标准化的卫生室,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至少有1 名合格村医,全省县域内就诊率达85%,超过10 个县县域内就诊率达90%,4800 万农村服务人口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面对乡村医生“后继缺人”的实际问题,省级卫生健康、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印发《在安徽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中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顶层设计,省搭平台、市县对接,从2020 年至2022 年,省级财政落实专项经费补助学费、住宿费,依托省内10 所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按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原则,进行定向委托培养。2020 年已落实招生计划1795人,补充乡村医生队伍,逐步破解村医来源不畅难题,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充足、稳定的人才储备。

优化升级服务

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安徽推进医共体建设和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实行分级转诊、医防并重,坐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聚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今年,我省将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与县域医共体相比,升级为3.0 版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通过对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深度整合,有效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镇)’,更加惠民。”安徽省卫健委主任陶仪声介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路径总结为“两包三单六贯通”,将基本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打包预付给医共体,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清单、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清单、医共体外部治理综合监管清单,实现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保障、补偿政策、双向转诊、公卫服务上下贯通,人、财、物统一管理,打造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县强、乡活、村稳、信息通”目标,惠及贫困患者。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受到居民欢迎。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是安徽在健康脱贫攻坚战中的一项创新优势。安徽将“智医助理”全科辅助诊疗系统建设工程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该系统集合了智能辅诊、AI 健康管理、智医搜索、外呼随访、统计分析等模块,通过集合为悬浮球的辅诊助手,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智能辅诊、医学知识检索、病案查询、慢病智能随访和远程视频技术援助。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使用医生达到30323 人,提供辅助诊断1608.3 万次,慢病服务居民670 万人次,年协助基层医生完成1270.9 万份电子病历,电子病历规范率达到81.9%。现已逐步成为基层医生的“智能工具书”,为临床医生和村卫生室的诊疗、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家庭医生签约作为安徽省扶贫重点推行的分级诊疗政策,优先为全省90%以上的贫困人口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贫困慢病患者签约率达到90%以上。全面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在31 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全面取消纸质健康档案,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象精准化、服务内容标准化、服务方式便捷化、服务效果可评价,减轻基层填表负担。根据“1+1+1”精准帮扶机制,金寨县组织乡县村三级机构1021 名医务人员,与全县贫困人口开展结对帮扶。家庭医生们既为贫困人口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提供各类公共卫生惠民政策宣传和健康知识普及、康复指导等服务,实现“一人一策”“一病一方”,精准管理,全程服务。

疫情期间村医上门随访。

实施就医关爱

切实减轻贫困人口疾病医疗费用负担

为解决贫困人口拿药不方便,看病不好报等问题,安徽积极推行慢性病“长处方”政策落地,对患大病和慢病的贫困人口分类救治,充分发挥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保障作用,为贫困户筑起一道健康保障网。安徽推广贫困人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用药“长处方”,一次就诊可开具治疗性药物1~2 个月用量,不仅减少了购药次数,还切实保障贫困患者的用药需求。对行动不便的贫困慢性病患者推行送药上门服务,通过集中采购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送部分贫困人口常见慢性病病种用药,多途径实施就医关爱举措,使困难群众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更是贫困家庭的心头事。安徽省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以来,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 种,按照“四定两加强”原则,规范开展救治26.51 万例,救治率达到99%以上,实现贫困大病患者“应治尽治”。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设置“一站式”结算窗口,贫困人口省域内住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

实施健康扶贫以来,安徽省贫困人口住院337.34万人次,共发生医药费用228.93 亿元,综合医保补偿206.91 亿元,平均补偿90.3%。累计完成贫困人口30种大病救治23.44 万例,占救治任务的99.2%。慢性病门诊医药费用补偿比稳定在90%左右。截至2019 年底,全省有72.28 万因病致贫户脱贫,占建档立卡因病致贫户的97.8%。

陈学刚 新安晚报 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 叶晓/文 桂杰/图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