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济南6月15日电 自全面实行河湖长制以来,商河县切实践行“两山”理念,注重源头治理,强化清违整治,夯实河长责任,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彻底解决影响水生态“最后一公里”顽疾,持续改善全县水生态环境,全县河湖管理水平得到巩固提升。 强化河长“责任+”,严格巡河履职 商河县共设立了县、镇、村三级河长811名,河道督察长8名,河道警长14名,民间河长69名,专职河管员126名,义务护河队员84名,按照条块结合思路,对辖区内水域、陆域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了污染治理全覆盖。督查人员定期下沉督导各级河长巡河履职情况,发现在各级河长制工作存在负面清单情形的,将及时下发整改通知,明确整改事项和时限要求,并挂牌督办,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以严格的“清单制”、“问责制”倒逼工作落实。 强化联合“执法+”,实现部门联动 2017年以来,商河县围绕涉河“四乱”问题整治,成立了由河长办、公安、水务、综合行政执法等单位组成的商河县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健立执法联动机制,完善河湖执法监管体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组织对非法侵占河湖、非法取土、非法取水、违法涉河建设、违法倾倒堆放垃圾杂物、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和破坏水利工程等违法行为进行督查督办,三年来联合处置涉河违法案件20余起,对全县范围内的涉河违法行为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保持了行政执法的高压态势,维护了行政执法的权威性,保护河道防洪及水生态环境的安全。 强化源头“管护+”,补齐工程短板 商河县依法进行河湖确权划界,明确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高标准埋设界桩6084根、公告牌336块,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水资源产权制,切实维护保障全县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截止目前,按照“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完成投资1.64亿元,整治河道5条、长度74公里,拆除新建桥涵闸17座。同时加强对农村小微水体管护,将117条农村沟渠、1224个坑塘管理纳入河长制全方位目标考核,实行“河长”“塘长”负责制,设立河长、塘长、坑塘管理员2600多名,全县小微水体全部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范围,实现小微水体管护全覆盖,彻底解决农村河湖、坑塘“脏、乱、差、臭”等影响水生态“最后一公里”顽疾,持续改善全县水生态环境。 强化监管“机制+”,完善工作机制 商河县严格落实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出任河长的岗位责任制,为水域保护划清了“责任田”,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形成了河长统筹落实、河道督察长监督指导、河道警长执法、民间河长监管、专职河管员巡查保洁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共治”的河湖管理新格局。同时成立专业巡查中队负责全县河湖及农村河湖日常巡查监管,确保巡查全覆盖,建立巡查台账。此外,实行日检查、月通报、季考核,对发现的突出问题,采取一镇一单、约谈、通报、媒体曝光等方式,督促问题整改到位。(付蕊 刘传君)
qyang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