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日常管理须跟上
垃圾分类是健康文明生活的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很多地方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取得良好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垃圾收运存在“前分后混”现象,影响了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日常管理不到位,一些小区不同垃圾桶的设置也不到位;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仍然薄弱。
为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推广工作,有关部门应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并积极鼓励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环保志愿者等参与这项工作。同时,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环卫工人培训,保障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的规范操作、紧密衔接。此外,广泛开展主题宣传,工作开展到哪里,宣传就跟进到哪里,有针对性地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垃圾分类。(江西南昌市 徐反根)
学生复课 养成卫生好习惯
近段时间,各地学校纷纷复课。但是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不能放松。学校应采取错峰上课等措施,减少学生聚集,要有充足的洗手设施,并且开窗保持空气流通。特别是老师要保持警惕,注意观察学生健康情况,一旦有疑似症状,及早送医就诊。
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一些学校利用“开学第一课”,举办公筷公勺设计比赛,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教授防疫知识,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此外,家长也要主动指导孩子学习防控知识,养成勤洗手、勤消毒、少聚集、戴口罩等良好卫生习惯。(山西阳城县 杨果平)
使用公筷 餐馆应主动引导
聚餐是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高发途径,可能带来疾病传播。因此,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使用公筷公勺,养成健康、卫生、文明的生活习惯。
机关单位、学校、企业的集体食堂要带头使用公筷公勺,做到一菜一筷、一汤一勺,有条件的采用分餐分食制,鼓励用餐者自带餐具,减少疾病传染的可能性。餐馆酒店应为客人主动提供并引导客人使用公筷公勺,重复利用要及时消毒,确保安全卫生。如今,一些地方将公筷公勺使用情况纳入餐饮服务单位评优树模标准,以此带动社会、家庭使用公筷公勺,值得借鉴和推广。
公筷吃出餐桌新文明,离不开每个人的支持和参与。呼吁社会公众注重个人用餐卫生,自觉使用公筷公勺,以实际行动宣传使用公筷公勺的好处,带动更多的亲朋好友参与其中,让健康、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惠及每个人的健康。(陕西咸阳市 姚 平)
公共卫生 教育管理两不误
目前,很多商场、饭店开门营业,街头车辆行人日渐增多。但笔者注意到,有人边走路边吸烟,不管不顾身边的人;有人摘下口罩打喷嚏,几无遮拦;有人随地吐痰……这些问题看似事小,实则关系重大。它不仅破坏环境,而且容易导致病菌传播,危害公共健康。
摒弃不讲卫生的习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正确的健康知识传播深入小区、深入群众、深入人心。还可以运用法律手段,督促每个人养成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秩序的良好习惯。比如,北京市正在制定完善公共卫生方面的管理条例,明确与疫情相关的文明行为要求,包括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佩戴口罩等内容。各地在这方面也可以积极探索,用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贵州关岭县 姚启超)(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网山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