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江商报记者骆苏艳
6月6日上午,“论道顺德·卫生健康”区政协建言资政座谈会在绿动党源陈村党群活动中心举行。座谈会以“大家都来关爱我们的医护人员”为主题,邀请了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医疗机构代表以及区政协医卫界委员代表共聚一堂,畅所欲言。
区政协主席周文表示,关爱医护人员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希望通过“论道顺德”建言资政座谈会这个平台向全社会传递关爱医护人员的信息,更希望促进关爱医护人员从热门话题转变为一个长效机制,对医护人员的关爱应该是全方位的关爱,是全社会的关爱,是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的关爱,是有政策落地的关爱,让医生、护士也成为太阳底下最受人尊敬的职业。
谈付出:
义无反顾,冲上战“疫”一线
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叶少红介绍,疫情发生以来,顺德共组织了50多个医疗卫生机构和超过1.3万名医护人员投入战“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顺德广大医护人员怀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义无反顾地冲到一线,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快、全、精,是顺德医疗卫生系统战“疫”的三个关键字。快——部署快、响应快、行动快;全——全力排查、全力救治、全面指导;精——精细服务、精湛技术。
战“疫”期间,顺德先后派出4批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共67名医护人员。除了支援湖北,顺德还派出了6名医护人员支援广州白云机场的防疫工作。据了解,这6名医护人员至今仍坚守在广州白云机场,把守国门。
叶少红还讲了很多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的细节故事。如出发前,顺德防护物资十分紧缺,每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仅配了20个N95口罩,深知感染风险的医护人员们依旧坚定地奔向湖北一线“战场”;又如在一线把守顺德防疫卡哨的医护人员没有防护服、护目镜,穿上雨衣、戴上游泳镜便上岗……医护人员在最危险的时刻,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冲锋在前。这些小故事让现场响起了热烈的致敬掌声。
谈关怀:
见微知著,保障医护后方
医护人员冲锋在前,顺德多部门联动,并发动全社会为他们保障后方。区政协与区环境保护协会为支援湖北的67名医护人员家属连续送餐19期,邀请名厨烹饪名菜,送到医护人员家里。
顺德区委组织部人事科科长梁耀焜介绍,区委组织部一方面通过各大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报道医护人员的战疫事迹,全社会营造尊医敬医氛围,另一方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对医护人员的政策补贴,吸收优秀的医护人员为入党发展对象,同时给予支援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充分的后勤保障,如逐一致电这67名医护人员,了解他们后方家属的需求,“一位医生反映,老人家带着孩子在家,不会使用电子设备,担心孩子的网课耽误了。我们马上派出义工上门指导,确保孩子的网上学习不被耽误。还有医护人员反映家里没有防护物资,我们就调配了一些口罩等防护物资给他的家属。”
顺德更从宏观层面营造关爱医护人员的大环境。区财政局总会计师杨妍瑜介绍,顺德将加大对公立医院人员经费、重点学科建设和医疗卫生人才引进的补助,以不断加大的经费投入为医护人员做好大后方保障工作。区委组织部人才规划科科长吴晨晖则重点介绍了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政策,涉及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等方面。梁耀焜还表示,接下来将继续联动相关部门做好医护人员的激励保障制度设置,包括编制资源配置、待遇提升、职称评定等,将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把对医护人员的关爱形成制度。
谈建议:
建章立制,让关爱制度化
“医护人员更希望大家在今天有多为他们当初的义无反顾感动,明天就有多尊重他们。期望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能在日常忙碌中得以施展,医生的从业环境更加稳定和谐,医患关系不断改善提升。”叶少红道出了医生们的心声。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重症医学和急诊科主任左六二表示,当前的医患矛盾实则是医疗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建议政府尽快完善医疗补偿机制,让医生得以回归治病救人的职业初心,重新找回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谭覃则认为,目前改革呼声很高,希望能真正把各种关爱医护人员的政策、待遇落实到位,让医生们真正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陈村医院院长林劲松呼吁,各级政府落实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机制,让医生可以安心地救死扶伤。她同时建议加快推动分级诊疗,加快建设医联体。
乐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晓荣建议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并给基层医疗机构的用人制度“松绑”,让医生专注于专业,无需承担其他杂务。
区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骨科中心主任陈棉智则建议,抓住智慧城市建设契机,在全区层面统筹建设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建立检验检查病理中心。区政协委员、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预防保健科副主任黄燕灵也认为,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紧迫需求,同时希望政府加快推进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新院建设项目。
区卫生健康观察团代表柯小蓉则建议,建立关爱医护人员的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力度,设立“顺德医护关爱日”,利用医师节、护士节等节点,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