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乳腺癌(以下简称“两癌”)是威胁广大女性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妇女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为了维护妇女生殖健康,提高“两癌”早诊、早治率,降低“两癌”死亡率,2009年,国家启动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筛查对象为35-64岁妇女。
49岁以下采取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人群,应结合两癌筛查进行“长效体检”,其中“两癌”相关内容按照两癌筛查要求进行统一管理。
10年来宫颈癌筛查的变化
近10年参加宫颈癌筛查的人数变多了。四川省人民医院数据显示,妇科门诊里超过60%的患者参加了宫颈癌筛查。北京协和医院参加宫颈癌筛查人数占妇科门诊人数的50%左右。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彭澎表示,总体来说,虽然参加宫颈癌筛查的人数越来越多,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多为城市女性,两癌筛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乡村,服务更多的农村女性。
彭澎介绍,10年前女性体检,妇科检查中最多增加一项B超检查。现在女性在体检时,只要体检中有妇科项目,绝大多数人都会进行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筛查部分收费入医保
彭澎说:“宫颈癌筛查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TCT液基细胞学,150元。另一个是HPV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300元。宫颈癌筛查费用10年间一直都没有变过。目前,两癌筛查部分项目已纳入北京市医疗保险了。”
彭澎表示,尽管现在尚缺全国性大数据,但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发布的癌症发病率数据显示,筛查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起到了毋庸置疑的作用。
很多人对两癌筛查的一大疑虑在于:“做了筛查为什么患者反而增加?”彭澎解释,确实因为宫颈癌筛查,发现了更多早期的宫颈癌患者。但也正是因为宫颈癌筛查,才让更多早期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避免了更大危害。
预防宫颈癌七大误区
0 1
误区一:宫颈癌筛查一次正常就够了
一般来说,如果连续几年宫颈癌筛查都是正常的,那么3-5 年之内发生宫颈癌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有人做了一次筛查后,就5-10 年不再做筛查,这期间宫颈可能还是会出现问题。
0 2
误区二:年轻就不会患宫颈癌
目前,大部分宫颈癌患者是40 岁及以上的女性。但依然存在30 多岁,甚至20 多岁的宫颈癌患者。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比如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接触HPV 病毒的机会就会增加,所以并不是说年轻就不会患宫颈癌。建议女性从25岁之后就应该进行宫颈癌筛查。
0 3
误区三:早期宫颈癌治疗好了,就不用再筛查了
有的女性通过宫颈癌筛查,发现宫颈有癌前病变,但又没发展到宫颈癌。经治疗康复后就不再进行相关检查。这样是不对的,有既往病史的患者更应该进行宫颈癌筛查。
0 4
误区四:HPV病毒可通过药物清除
医学实践证明,目前现有的所有药物对于HPV病毒是没有明显治疗作用的。
0 5
误区五:接种了宫颈癌疫苗就一定不会患宫颈癌
接种宫颈癌疫苗的人群不能完全避免罹患宫颈癌,还应每年进行宫颈癌筛查,不管接种了几次宫颈癌疫苗,宫颈癌筛查项目和没接种的人群是一样的。
0 6
误区六:所有人都适合接种宫颈癌疫苗
宫颈癌疫苗存在适应症,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种。
0 7
误区七:接种宫颈癌疫苗后对宫颈癌有治疗作用
目前,所有的宫颈癌疫苗都是预防性的,预防将来不患宫颈癌,或者降低将来患宫颈癌的概率。如果现在宫颈已经出现了问题,再去接种宫颈癌疫苗,就没有任何治疗作用了。
文:何娟
编辑:黄攀连
校对:于潇枫
审核:叶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