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毒蘑菇的九大误区,切勿擅自采食野生蘑菇

摘 要

  每年6月至10月 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期 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期 所以,大家需要警惕了 千万别随意采食!! 有些野生蘑菇含有对人体有害成分,进食后能造成伤害,甚至中毒、死亡,

每年6月至10月

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期

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期

所以,大家需要警惕了

千万别随意采食!!

有些野生蘑菇含有对人体有害成分,进食后能造成伤害,甚至中毒、死亡,这类蘑菇统称为毒蘑菇。如含有鹅膏毒肽、鬼笔毒肽和毒伞肽的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和黄盖鹅膏等。

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识别毒蘑菇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存在误区。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

可食用蘑菇也有颜色鲜艳的,而毒蘑菇也有颜色朴素的。最"臭名昭著"的毒蘑菇"致命白毒伞"就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纯洁朴素的白色,符合传说中无毒蘑菇的形象。但它以极高的致死率成为毒性最强的大型真菌之一。而颜色漂亮的红黄鹅膏,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致命白毒伞

误区二:生长在阴暗潮湿或粪便上的蘑菇有毒

因为蘑菇有粪生或腐生。如口蘑生长在草原的羊粪上。而剧毒的鹅膏菌多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地上。

误区三:有辛辣、酸涩、恶腥或其他恶味的蘑菇有毒

许多毒蘑菇都没有明显的特殊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杏仁或水果味”的说法也毫无依据。当然,气味不好的蘑菇人们一般是不愿采食的。

误区四:虫食或生蛆的蘑菇无毒

很多剧毒蘑菇成熟后常会生蛆或被虫食。如成熟的致命鹅膏常常被虫啃食。即便用致命鹅膏给大小鼠灌胃,大小鼠也不会中毒。因为大小鼠的消化道不吸收鹅膏毒素。

毒蝇伞

误区五:受伤变色、流汁液的蘑菇有毒

松乳菇、多汁乳菇掰开或划伤后会流出乳汁,美丽牛肝菌受伤断面会变蓝色,却都是美味的食用菌。而许多毒蘑菇受伤断面不会变色或分泌汁液,却是有毒的。如剧毒肉褐鳞环柄菇、有毒蝇鹅膏的断面都不会变色,也不会流汁液。

误区六:与银器、大蒜等同煮可使其变色的蘑菇有毒

“银针验毒”实际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而蘑菇毒素不含硫或硫化物,不能产生颜色变化。 大蒜或葱或大米与毒蘑菇同煮也不会变色。 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与毒蘑菇同煮变色的物质!

误区七:白醋能使蘑菇汁变色或牛奶能在蘑菇上结块的就是毒蘑菇

真相是白醋遇到碱性物质都可变色;牛奶遇到酸性或碱性物质都会变性而结块,这与蘑菇是否有毒无关。

误区八:有鳞片、粘液的蘑菇有毒

条盖盔孢伞和亚稀褶红菇都没鳞片、粘液,却有剧毒。而有毛和鳞片的香菇却可以食用。

条盖盔孢伞

误区九:高温或油炸可去毒

这种说法也是不靠谱的。许多毒素的化学结构相当稳定,高温或油炸都不易将其破坏。水焯能去掉部分毒素,但不能去除干净,仍然存在中毒的风险。

如何正确辨别有毒蘑菇?

“穿鞋、戴帽、穿裙”的蘑菇一定不要采!

因为有“菌盖、菌环、菌托”的蘑菇多为鹅膏属,而鹅膏属的蘑菇大多都含毒或剧毒。但没菌托和菌环的蘑菇仍可有毒。如剧毒的肉褶鳞环柄菇和毒粉褶蕈都没菌环和菌托。

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的

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

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

才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关键!

出现中毒情况要立即到医院救治

以免延误治疗

内容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免责说明:中国市场质量周报所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市场质量周报立场。中国市场质量周报对转载文章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转载和刊发文章,以求百花齐放,仅供读者阅读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