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织密健康服务网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医疗卫生

摘 要

  原标题:广西织密健康服务网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为切实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广西加大基本医疗保障力度,提升精准服务水平,

原标题:广西织密健康服务网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为切实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广西加大基本医疗保障力度,提升精准服务水平,使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服务贫困群众 当好健康“守护者”

“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就医检查,有病就放心治,你到县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可以先看病后付费,住院报销比例可达90%,不用担心。”在东兰县金谷乡纳立村上卡伍屯,帮扶干部杨峰给70岁的帮扶对象班乜勇宣传健康扶贫政策。他的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每一个帮扶对象的身体健康状况。

在东兰县,当地把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作为扶贫工作重要一环,开出健康扶贫系列“药方”,努力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

东兰县卫健局局长唐伟说,东兰县始终把健康扶贫作为检验脱贫成效重要标尺,切实保障健康扶贫红利更多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倾斜政策基础上,当地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门诊特殊慢性病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打通贫困群众就医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在河池市宜州区,当地积极组建家庭医生团队,为群众提供义诊义检、健康咨询等服务,当好群众健康“守护者”,让群众切实享受健康扶贫惠民政策。

4月中旬,河池市宜州区庆远镇太平卫生院的家庭医生“组队”来到下维村,为贫困群众和65岁以上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家庭医生通过现场集中义诊,针对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等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做到诊病、防病相结合。

下维村贫困户李玉秋患高血压多年,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和定期检查。家庭医生这次来到她家里,为她进行健康检查。

“医生定期来帮我量血压,指导我吃药,这样我就不用每次都去卫生院做检查了。”李玉秋说。

太平卫生院医生廖小英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下基层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有助于健康扶贫政策的深入落实,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广西因病致贫户有2.09万户,较2016年18.52万户减少近90%;136.13万贫困患者得到诊疗服务。其中,累计救治大病病人6.53万人;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5.14万人,已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常住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障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优化服务流程 减轻贫困患者负担

“办理住院不用缴纳押金,办理出院结算只需结清个人自付费用,不仅报销力度大,而且只跑一次就能解决所有报销问题。”广西平果县马头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黄映联说。

去年9月,黄映联在平果县人民医院就医。得益于“一站式”医保结算服务,她快速办理了出院结算手续。住院费用4100余元,她只花了不到400元,报销比例达90%以上,黄映联对此赞不绝口。

为解决以前贫困患者医保报销需跑多部门、多次提交材料等问题,广西各级医疗保障部门积极推动“一站式”直接结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医疗救助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的互联互通。贫困患者在县域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可以享受到“一站式”医保结算服务,个人无须到多部门结算其医疗费用,出院时直接进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基本医保二次保险、政府兜底“一站式”结算。

在因病致贫贫困户中,慢性病病人占较大比例。针对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慢病卡”报销比例较高,但不少贫困户因不了解政策或手续麻烦未能及时申办。

自2019年5月打响基本医疗保障战役以来,广西以解决慢病卡办理效率低为小切口,各地卫生健康、扶贫、医保等基层网点力量,开展6次以上全面摸底排查,主动上门入户对疑似慢病贫困人口进行筛查,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慢性病患者及时申请待遇,并实行“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打通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办理慢病卡的“最后一公里”。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广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办理慢病卡人数达62.22万人,基本做到“应办尽办”。贫困人口住院和门诊特殊慢性病治疗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2.07%和87.11%,有效降低了贫困人口就医负担。

“软硬兼施”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走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江口村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只见室内宽敞明亮,配置有诊疗床、电脑、打印机、资料柜等设备,各类标示牌十分醒目。群众看病买药只需带上医保卡,就能直接按比例报销。方便、快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了村民看病、保健、打疫苗等卫生服务需求。

洛阳镇副镇长蒙月素说,村级卫生室成立之前,群众要去六七公里外的洛阳镇卫生院检查和看病,十分不便。村级标准化卫生室的投入运营,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十三五”期间,广西投入164.7亿元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支持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建设项目1061个,设备购置项目1948个。2019年5月以来,广西实施基本医疗保障战役,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能力建设纳入战役目标,进一步满足贫困人口就医需求。目前,广西各县(市、区)均有1所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每个乡镇均有1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均有1个村卫生室。

医疗保障硬件不断提升的同时,广西也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贫困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服务。2019年,广西54个贫困县医疗卫生系统引进人才约1.02万人,基层卫生队伍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广西组建医联体141个、城市医疗集团9个、专科联盟159个,县域医共体354个,覆盖全部国定贫困县。74家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和277家二级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并向乡镇卫生院延伸。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梁远介绍,广西24家自治区直属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帮扶20个深度贫困县的健康促进工作,组建分领域健康巡讲团、医疗服务队、医疗卫生专家先锋队等服务团队,将专家服务、健康扶贫政策、健康素养知识送到贫困地区群众手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知识需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专家诊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2019年,广西共向贫困县发送健康知识手机短信4000多万条,在贫困村举办健康讲座43261场,培养村级健康教育骨干1.52万人次,发放健康教育“明白纸”和健康实用工具,覆盖贫困患者家庭32.5万户,提升贫困地区健康素养水平。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