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创业的门槛的确是降低了,创业大军的规模可以说是呈几何式的增涨,创业的形式也是多元化,可以说是人人从商,大众创业的时代;特别是随着“摆地摊”大众化的释放,创业一词再度成为热词。
创业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创业的激情,毕竟别人不是自己,自己未来不可预料,而且每个人对明天都有着美好的期盼。
很多人对创业的理解都是错误的。
大多数人眼里,创业就应该有个至少能看得过去的办公室;手底下应该有十几个员工。不得不承认,我刚创业的时候也是这种认知。这个认知造就了一个结果:创业必须得有大量的资金,至少得准备房租+首月工资。而实际上,这笔资金是可以避免的。
有场地、有人力,在商业上这都属于规模运作了,这时候的场地+人力是属于计划投资,而不是盲目投资;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盲目投资。
有句老话说的好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转过来想想,上班都上不好,哪里来的勇气去创业?
创业的字面意思就是创造业绩,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都走在这条路上。So,创业和上班回到本质上,其实都是在做一样的事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满足客户的需求,从大了说,就是在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也是商业的本质。
创业是为了什么?毫无疑问是赚钱。
事实上,赚钱只是创业的最后一个步骤,很多人对待付出和收获的时候都在使用逆向思维。
比如某人因为做了某件事而获得高额的报酬,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这个人为了做成这件事的付出,而是瞄准了这个人所获得的报酬。
“给我这么多钱,我也能干”,这是很多人的心声。实际上是就算给了你那么多报酬,你也不一定能干好。
有很多人仅仅是因为看到了这个行业别人赚钱了,就加入到这个行业中去;一开始就做错了。
所以,为了赚钱而创业,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因为仅仅只看到了创业能赚到钱;只看到了结果,而没考虑到过程,盲目地加入创业大军中。
创业是将累积的知识、人脉等资源释放、变现的一个过程。
这句话也恰好诠释了上班的意义。上班并不仅仅是为了工资,公司是一个学习实践、积累人脉的一个好平台,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跳板。
一个对自己未来有着明确规划的人,从来不会排斥上班,而是利用这个平台疯狂的吸取知识和经验,很多创业有所成功的人,在职场上往往也都是精英。
再者,人脉是一个相互索取、相互提供对等价值的循环链,维持人脉的核心点就是利益;自己不优秀,如何能接触到优秀的人?
要做事,先做人
我认识一个很精明的创业者老何,按照我的评判标准,他属于创业成功的那少部分人,毫无疑问他的话语权在圈子中是挺高的,去年找到了一个很有前景的项目,需要启动资金40多万,但是手里只有十几万块钱,拉投资成了他的选择之一,短短两个月拉到70多万的投资,很多人都想和他大干一场。
这个过程中,项目还没有启动,他就赚了近30万;但是他对外宣称自己投了30万,并且按照100万的资金来算股份。这个行为在合伙人查账的时候露出了尾巴,老何不仅吃了官司,项目也没做起来,原本走上正轨的另一家公司也因为这个事情暴露了很多问题,最终破产,而且面临巨额的赔偿。
可以想象的是老何的未来是比较阴暗的,因为他被打上了不靠谱、不会做人的标签,以后再想起步,只能从0开始,而且在本地,他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他太“出名”了,几乎没人愿意在和他一起搞事情。
创业是一场持久战,创业犹如走长征路,要面临诸多困苦。
创业者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孤寂,这个孤寂主要是在收入上,创业者的收入前期几乎为0,甚至是负数。创业的性质直接否定了那些本来就没有收入来源的人直接走上创业之路。
对自己有信心,行事果断的人,从来都不害怕泼冷水,他们对自己的规划很明确。
任何一个创业者,在步入创业之前,必须得抛弃明天的美好,抓住失败的的结果,在创业过程中想尽办法阻止失败,一切一切的成功,都只是阻止失败所产出的附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