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是上天赐予母亲的本能,也是母亲送于孩子第一份珍贵礼物。
对于宝宝而言,母乳是最具营养的婴儿食品,很多妈妈也都因此坚持母乳喂养,但往往陷入经验之谈,在哺乳期间踩了误区,反而给妈妈和宝宝的健康带来影响。
最近,在广东清远就发生了多名婴儿突发脑出血的事情,查出来的原因给各位新手妈妈们敲了个警钟,孕妈哺乳期间,一定要多留心。

01 多名婴儿突发脑出血,原因竟与孕妈饮食习惯相关
清远阳山的林女士年初时,生了个女儿,可是等到宝宝2个月大时,发生宝宝舌头处有出血情况,林女士赶紧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经过医生的检查后,发现舌头流血不止的宝宝是出现了脑出血的情况,根据检查结果显示,该名患儿凝血功能不太好,缺乏维生素K,经治疗后,宝宝的病情有了好转。

然而就在林女士女儿住院期间,医院又有一名婴儿也出现了同样的脑出血症状。
医生向患儿的妈妈们询问其哺乳期间的饮食习惯,发现这些患儿母亲因听信老家“女人坐月子不吃青菜”的经验之谈,在坐月子时都不吃青菜,导致婴儿缺乏维生素K,引起一系列凝血功能疾病。

相信不少新手妈妈都会四处询问哺乳期间该注意的事项,但是很多所谓的经验之谈并非科学合理,一不小心就会踩中雷区,给宝宝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那么孕妈在哺乳期间会遇到哪些常见误区呢?我们又该如何避免?
02 新手妈妈注意:母乳喂养该绕开哪些雷区?
误区1:哺乳前要用消毒湿巾清洁
宝宝适度接触乳头上的细菌,有助于提高宝宝的免疫系统,避免过敏性疾病,而消毒湿巾含有杀菌成分,会杀去乳头上的细菌,对宝宝带来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妈妈们只需要在哺乳前,用温热毛巾适度擦擦乳房就可以了。
误区2:初乳要挤掉
初乳颜色偏黄,比较粘稠,很多妈妈会直接挤掉,实际上初乳的营养价值很高,营养成分丰富,有利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也有助下奶。
产后,孕妈还是尽早给宝宝吸吮,给宝宝喂喝初乳,宝宝日后才更加健康强壮。

误区3:产后奶水少,得喂奶粉
母乳的营养价值胜过奶粉,即便产后奶水少,只要足够宝宝吃,就没必要额外增加奶粉,而且刚出生的宝宝胃口小,吃得少,等到一个星期后,宝宝的胃口会越来越大,妈妈的奶水也会自然增多。
误区4:总觉得宝宝吃不饱
宝宝吃没吃饱,只需要观察宝宝精神、更换尿布频率及体重增长。
宝宝在喂完奶后,开心玩耍或酣然入睡,一天需更换6-8次很湿的尿布,排大便2-5次,宝宝的鲜肉日渐结实,抱在手中感觉到一天天变重,就可以了。
误区5:喝月子酒催奶
月子酒含酒精,会通过妈妈的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严重影响宝宝发育,而且酒精抑制催产素分泌,妈妈的奶水反而会变少。
孕妈在哺乳期间,一定要远离酒精!

误区6:喝浓汤,助催奶
很多孕妈为了补给营养,每天都喝浓汤,觉得营养又催奶,实际上那些浓汤不过是脂肪被蛋白质包裹后的乳液,不利于孕妈身体恢复,还容易堵奶。
孕妈在哺乳期间,应喝清淡、少盐、少油的汤。
误区7:乙肝妈妈不能母乳喂养
只要宝宝们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被感染乙肝的机率就很小,做好预防措施,乙肝妈妈还是可以母乳喂养的。
误区8:生气时不能给宝宝喂奶
情绪波动会影响妈妈的产奶,但乳汁质量不受影响,妈妈们情绪不好的时候,还是可以喂奶的,不过脯乳期,孕妈尽量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宝宝,和妈妈都有益无害。

误区9:6个月后,母乳就没营养了
母乳的营养价值没有任何食物可取代,连国际母乳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都推荐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2岁,有利于宝宝健康发育,增强免疫力。
误区10: 感冒了,不能给宝宝喂奶
如果是普通感冒,妈妈体内的感冒抗体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宝宝身体,提高宝宝对感冒的抵抗力,不过一些复方感冒药会标注脯乳期慎用,妈妈们也需注意,不要乱吃药,务必咨询医生。
孕妈们在喂养时,也要勤洗手、戴口罩,注意卫生,做好预防。
误区11:乳腺炎不能给宝宝喂奶
轻微乳腺炎不该停止喂奶,否则堵奶会加重病情,而且患病期间也不会伤害到婴儿。
可以用吸奶器排空乳汁,用热敷和冷敷交替使用,可以缓解,但严重的话,还是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医生会开脯乳期可服用的药物。

误区12:过度使用吸奶器
母乳是排多产多,排少产少,过度使用吸奶器,反而会导致产奶量过多,使用不当还会对乳头造成磨损,一般每次吸奶时间与喂奶时间相同,一则10-15分钟就好
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妈妈,从怀胎十月到哺乳抚养,妈妈们都在学习育儿经验,只希望能让宝宝健康成长,看着她日渐长成,但是只有科学合理的育儿经验,才能真正助力孩子成长。
科学哺乳,顾及周全,宝宝健康需细心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