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以往,我们中国人的教育讲究的“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就像是不爱,这个道理感觉有点牵强,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在对待孩子都喜欢采用传统的教育观念,这个是不太合适的,容易压迫孩子的性格,甚至摧残孩子的身心等一些问题。

第一,父母喜欢说教。父母都喜欢和孩子说道理,这个道理准确不准确不说,但是和一个几岁大的孩子说道理,孩子甚至没有听懂,就在那里唠叨,听着也是烦躁,而我们有时候可以看见父母自己也不遵守所谓的道理,往往孩子说了,父母也不喜欢听,甚至还容易反过来说孩子,这明显的双标行为,让孩子哭闹不已。
讲道理要照顾到孩子的年龄,不能总是一堆堆地去讲道理,而且不能看老道理,因为时代在变化,有些道理不适合当下了,而且作为父母也要践行自己所说的道理,比起说,不如直接动,如果孩子植出来自己的错误,父母也要表现出自己能够改过的行为,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喜欢急于求成忽视正常的成长的规律。很多父母都是这样操之过急,对待孩子的教育往往会失去耐心,总是希望以此就能够把孩子教育好,认为孩子总是不听就是不对的行为,甚至认为孩子是坏孩子等,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至少说来成人都要21天的时间,何况对于一个孩子呢?急于求结果就像是拔苗助长,往往会适得其反。
第三,父母勤劳,孩子无能。很多时候我们孩子是几个大人一起围着,因为独生所以就有着更多的宠爱,而这份宠爱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任何事情也不想要孩子做,怕孩子累和苦,实际上这样的行为会培养出一个低能儿,啥事情也不会干,甚至缺乏一些责任心等问题,不能说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第四,父母不分善恶。有时候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有争吵打架等,正常的父母会教育好孩子,让孩子道歉赔礼,但是有些父母就是脾气暴躁,认为谁家孩子碰了自己孩子,就回礼过去,让对方孩子知道厉害,以恶制恶的行为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更坏的思想和行为,日后走上了暴力者的道路,我们在看见孩子有矛盾的时候,要正确分析对错,告诉孩子要善良,当然我们自己也要善良,才能把这份善良传递下去。

对于我们孩子来说,父母就是第一任老师,是成长路上的陪伴者,任何的行为和想法都需要我们帮助树立,我们不仅仅是要说,更主要是要做,如何做,怎样做就是看我们父母要做好自己,要拒绝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我要注意多行动,少说道理,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做好任何事情,同时孩子如果做得好,我们应该要鼓励孩子,不是说要刻意去夸奖孩子,而是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是对的,我们应该要这样做,我们大人是认可的。对于一个好的行为和习惯,我们是要慢慢培养,切乎操之过急,就像一壶好茶是要慢慢煮的,先学好这个,再学好那个,一定要慢慢来,一切都不着急,因为着急反而会有坏的影响。我们最主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知道他们背后一直有人在支持他们,鼓励他们,陪在他们身后,看着他们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