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六成以上的小学生通过做家务得到零花钱。有意识地让孩子们认识到劳动才能有收获,家长掏腰包激励孩子的劳动行为,这是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份帐单》,写的是芬兰商人的儿子彼得,开了一份账单给妈妈,索取他帮妈妈做事的60芬尼报酬。妈妈看了账单后,在餐桌上放了60芬尼,同时也给儿子写了一份0芬尼的账单如下:
一 为他在家里过的幸福生活0芬尼;
一 为他在家里的十年的吃喝0芬尼;
一 为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一 为他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每一次的0芬尼,都能给彼得心灵的撞击,让他体会到:母爱无价,亲情无价!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妈妈的帐单是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的。彼得看后羞愧万分,悄悄把60芬尼塞进妈妈的口袋。

对于有偿家务,个人认为这是一件很灵活的事情,无偿和有偿都要有,而且关键点不在于付不付钱,而是在于父母对于孩子心态的把握、对于做家务给孩子的教育意义的把握上。
0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必须的
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比如三岁以上的宝宝,学会自己穿衣,穿鞋,戴帽,整理好自己的玩具;虽然最初费时很长,也穿不好,鞋子正反不分,玩具摆放不整齐;但仍要不厌其烦鼓励孩子慢慢去实践。孩子五六岁或更大一点,可以循序渐进整理自己房间,叠好床褥,收拾书包等。这些是孩子应当做的,不应该有任何报酬可言。

在能力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必须的,家长只需在旁培养,帮助,鼓励孩子自我独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父母对孩子的负责。
杨绛的父亲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的确,不独立的孩子,再优秀也很难活得幸福自在。
没有一个孩子会一夜长大。8岁时你不让他自己整理书包,18岁时你不让他独自处理麻烦,28岁你还给他钱买名牌鞋,就难保他不会48岁依然在啃老。就像一只老鹰从不教小鹰飞翔,却在成年后不由分说把它推下悬崖。这是不现实的。
02.力所能及做家务,这是爱的表现
孩子是家中的一员,家长应该培育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这也是一种对家庭爱的表现。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洗碗,倒垃圾,扫地等;使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也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一举两得。家长应该让孩子看到,父母为孩子做了很多事情都是不计报酬的,孩子做一些家务也是对父母的尊重与认可。

当孩子有了做家务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的认识,父母为了激励孩子做家务,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劳动之后有时给予一定的报酬是可以的。然而“付报酬”并不等同“要报酬”。
素素6岁时,一个周末帮妈妈在家里大扫除。妈妈把晾干的衣服全部取下来叫她帮助叠,然后就去做自己的事了。素素模仿妈妈的样子,一边叠一边分类,每个人的内衣、外衣、裤子、袜子、毛巾、……等她叠完了,妈妈进到房间一看,惊呆了。只见床上有无数堆码得像方块一样整齐的衣服,分门别类,清清楚楚。妈妈内心掀起一阵波澜,由衷地说:“谢谢你帮妈妈叠衣服,叠得非常好。”说完,又把一枚一元硬币郑重交给女儿。

后来,素素一直特别喜欢做家务,她并不完全是为了拿到零花钱,而是因为她的妈妈真心赞赏她,让她体会到付出劳动后被认可的喜悦。
在孩子干完活后,父母一定要记得说声“谢谢”!不仅如此,父母还要描述出孩子帮忙后给自己或家庭带来的结果,比如:“家具被你擦得这么干净,看着心情真舒畅!”这样孩子做家务就不是被金钱驱动,从干家务过程中也享受到了自我的价值。
03.通过自己额外劳动得到报酬是可取的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家长有责任在适当时机给子女灌输一些商品意识。但不能拿“义务”与孩子做“交易”,要孩子增强商品 意识,认识劳动的经济价值,体验商品交易活动,可以有许多途径。

例如,将家里不用的纸皮,饮料瓶等平日收好,堆积一定量时去卖;或者买一样东西,孩子通过自己的能力以最低价格成交,中间产生的差价等;这些额外报酬是可以用奖励方式给孩子的,这样孩子会体会劳动的艰辛,也会珍惜到手的每一分钱。
做家务能够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孩子从中也会变得更勤快、会吃苦、独立性强,不过良好的教育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在有偿家务中仍需家长掌握好这个度,一旦养成好习惯,它们对孩子的影响将是深远而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