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者的4大饮食误区,经常有人触犯,不妨了解下
高血糖是“三高”疾病之一,由于与生活习惯关联密切,所以也被叫做“生活方式病”或“富贵病”。对于一些轻症者来说,一般可以通过调理饮食以及生活方式来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然而对于一些重症患者,则需要遵从医嘱,服用药物来控制。当然,在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人们大多缺乏对人体血糖的认知,所以有些时候一些不经意的习惯,经常会诱发血糖出现剧烈波动,从而,降低人体对血糖的控制能力。因此,多了解一些科普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体血糖在餐后2小时内最高,空腹状态下最低
人体在进食过后,葡萄糖就会慢慢被人体吸收,血糖就会逐步升高。正常情况下,人体胰脏就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防止血糖超标。如果人体胰脏分泌功能下降,那么这个时候就容易导致血糖升高。所以人体在餐后2小时内血糖是最高的。而在空腹装下,血糖是最低的,比如清早起床的时候。当然这个时候胰脏分泌的胰岛素也会相应减少。
因此,引起人体血糖出现剧烈波动的因素有两个,其一是人体进食了过多的糖类物质。其二就是,人体的胰脏功能下降,导致分泌的胰岛素无法控制血糖的升高。

高血糖者的饮食建议:
首先,要尽量控制甜品,少吃或不吃甜食。但是对于一些水果,还是可以适当进食的,不要榨汁喝,细嚼慢咽可以延缓糖类物质的吸收。
然后,要限制淀粉类物质的摄入量,主要就是米饭或者是面条,当然,像土豆,玉米、山药等,含有的淀粉也是非常丰富的。
第三、在饮食过程中要注意细嚼慢咽,以及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等等,都是有助于控制血糖的。
第四,通过增加粗粮或素菜的进食量,减少精粮,以及各种肉类食物的摄入,从而即可吃饱,又可以控制糖类总量的摄入。

高血糖者的4大饮食误区
一、少吃就等于不吃?
我们讲要控制主食的摄入量,要少吃,但是有些人把少吃理解成不吃,这是一个很大误解。主食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碳水化合物主要从主食中获取,是血糖的主要来源,主食量过少容易发生低血糖,同样会对身体多系统带来危害。主食量太少还会造成自身脂肪及蛋白质过度分解,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现象。

二、患有糖尿病就是甜的一点也不能吃?
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误解。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食是相对来说的,但不能笼统地通过甜味去判断食物能否食用。
一般是要严格限制白糖、红糖、蜂蜜、果酱、甜点心、巧克力、含糖饮料及甜果汁的摄入。购买食物的时候,要注意在买前应详了解其成分和热量。

三、无糖食物不含糖,可以多吃?
无糖食物并不是不含有任何糖分,而是没有人工添加糖分。但加工过程不添加甜味剂不代表原材料本身没有含有糖分。如果进食过多也会造成血糖升高,所以要看学会看食物的营养成分表。
另外,市面上销售的无糖饼干、无糖蛋糕等,这些所谓的无糖食物,事实上内含有淀粉非常丰富,同样也会造成血糖升高。

四、打了胰岛素就不需要控制饮食?
这也是一种误解,对于一些需要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一般都在餐前使用,以防止在进食过后,血糖太高。事实上它的功效仅仅是维持在进餐过程中以及进餐后。
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做到三餐定时定量,或者说把3餐均衡成为4餐或5餐。同时减少每餐的进食量,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除了饮食调理之外,还要注意坚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要熬夜,当然也要避免抽烟喝酒为好。同时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调理身体,延缓人体衰老的速度,也有助于提高人体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