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驾驶舱+健康码”精准智控下城102个建设工

摘 要

  “很感动!我是第一次来杭州,这么晚了,还受到了热情的迎接,也收到了很实用的大礼包,感觉杭州这座城市非常温暖。”这是2月26日晚上,第一次踏上杭州土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张攀

“很感动!我是第一次来杭州,这么晚了,还受到了热情的迎接,也收到了很实用的大礼包,感觉杭州这座城市非常温暖。”这是2月26日晚上,第一次踏上杭州土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张攀军,对杭州的第一印象。

张攀军老家在河南周口市某乡镇,听说杭州疫情防控做得特别好,便在下城区“1Call政务服务系统”小程序上,填写了自己的健康码,上传了所需身份信息,信息很快就被下城区“工地复工精密智控管理系统”抓取,该系统同时抓取的还有周口市其他20名准备来杭务工人员的信息,因为他们都是在杭政储出【2018】25号地块商业商务用房工程(月隐天成)项目上班。

张攀军快要进入杭州的时候,在下城区杭锅老厂房集中监测点,来自文晖街道、区国投集团、城管局、卫健局、公安分局和交警大队等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已全部就位,静候他们安全抵达。

21:50,一辆白色大巴奔波800多公里后,缓缓驶入杭锅老厂房。车门打开后,间隔而坐的工友们,自觉依次有序下车,现场工作人员逐一测体温、检查“杭州健康码”、核验身份信息,清理垃圾、环境消杀。不到1个小时,21位工友顺利回到文晖大桥旁的工棚里。“本来还忐忑回杭会不会遇阻,体验下来整个流程非常方便,果然是‘一码在手,畅通无忧’!”张攀军的老乡李明感叹道。

据了解,下城区作为全市唯一建成区、街、园区“三位一体”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体系的城区,将疫情挑战作为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实战练兵机会,提前谋划、提早部署,充分发挥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防作用,并充分利用健康码的成果,与“武林大妈”志愿者和社工等人防手段协同配合,走出了“大脑+大妈”富有下城特色的“大数据+网格化”联防模式,取得了实效。

“工地复工智能管理系统”是下城区数据资源管理局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以文晖街道为试点,在城市大脑下城平台上开发的一个应用场景,并实现了“杭州健康码”同步实时获取,确保企业用码在系统上全覆盖、无盲区。

工地返工人员在系统上输入“工地复工人员申报”,即可提前自行申报返杭时间、来自哪个城市、所属项目工地等个人关键防疫信息,实现在线签订承诺书、实时抓取健康码,从而达到人员返岗填报“一站清”的目的。实现了“点对点”的信息采集,将摸排返岗情况关口前移,避免了层层收集、整理、上报、反馈,精准、高效掌握全域情况,精准对接省际包车服务。

截至2月26日,下城区102个在建工地均推广使用了该系统,已有3534名员工(其中1883名建筑工人)通过审核并签订企业承诺书顺利实现复工。(记者 刘乃武 许卓恒 通讯员 潘春炜 蔡青蓉 王威佳)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