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2019年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6个县区级监测点开展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的情况。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继续稳步提升,2019年达到19.17%,比2018年提升2.11个百分点。
2019年全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4.81%,农村居民水平为15.67%,较2018年分别提升2.37和1.95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4.60%,中部地区为16.31%,西部地区为14.30%,较2018年分别提升2.53、2.80和1.07个百分点。
2019年全国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34.31%,比2018年提升3.79个百分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19.48%,较2018年提升2.44个百分点;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21.43%,较2018年提升2.75个百分点。上述知识、行为、技能三方面素养均有提升,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提升幅度最大。
2019年全国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为54.11%,比2018年提升3.93个百分点;科学健康观素养水平为48.07%,比2018年提升3.59个百分点;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为31.66%,比2018年提升4.48个百分点;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22.73%,比2018年提升3.77个百分点;基本医疗素养水平为19.43%,比2018年提升2.05个百分点;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9.21%,比2018年提升2.16个百分点。上述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健康信息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提升幅度较大。
监测结果提示,健康素养水平在城乡、地区、人群间的分布不均衡依然存在,农村居民、中西部地区居民、老年人群等的健康素养水平仍相对较低;在六类问题健康素养水平方面,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最高,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最低。本次监测内容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依据,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个方面。监测对象为15-69岁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4683份。
相关知识
什么是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衡量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健康素养指标,将其作为评价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倡导各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保障。
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将健康素养划分为3个方面,即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以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将健康素养划分为6类健康问题素养,即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
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健康素养是预测人群健康状况的较强指标,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可有效减少健康不公平,显著降低社会成本;建议政府将健康素养纳入公共政策,将提高国民健康素养作为卫生和教育等政策的明确目标。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欢
编辑:杨萌
流程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