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宝爸宝妈开始关注自己的孩子成长问题。也许是由于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所以宝爸宝妈都会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个从小的玩伴。周末聚会的时候,去朋友家或者去亲戚家,就会几家人点小朋友聚集在一起玩耍。这时候,大人聊天的时候,孩子们还能凑在一起玩玩具。大人孩子都能放松一下,气氛也是十分的融洽。

有一次带孩子去亲戚家玩玩具,起初孩子玩得很开心,没过多久孩子跑过来告诉我,自己正在玩的玩具被弟弟抢走了。
想必每个宝爸宝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宝贝们都想玩儿玩具,难免会发生小朋友因为玩具而打架,这时候宝爸宝妈犯了难,该如何解决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又不伤害两家的感情呢,还能正确引导树立小朋友以后的行为呢。

1.当孩子玩具被抢后,父母该持哪种态度?
首先,当自己玩的玩具被抢后,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的父母一定很生气。
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孩子的天性和行为,在孩子眼里,没有你我他的概念,孩子有占有欲是人天生的,孩子眼中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别人的东西也是自己的,他们没有明晰的界限,这一点父母要正确认识,首先控制好自己情绪。

第二,宝爸宝妈要明白自己在处理抢玩具这件事情的作用,家长作用很关键。
是引导和塑造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不是作为暴力的执法者来保护孩子,或者责备孩子,孩子在小的时候是非对错,并不明确,我们要给出他们明确的界限和更多的告诉他们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第三,不要想着一下子就能去解决所有问题,要循序渐进。
应该先转移孩子注意力,等孩子冷静后再解决问题,不要当孩子面指责孩子,这样只能伤害孩子的自尊。

2.哪些做法是宝爸宝妈常犯的误区
第一,威胁孩子“你再抢以后我就不带你出来玩儿了。”
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威胁孩子,但是家长们很多是说道做不到,孩子下回也会一样抢别人的玩具,这样做没有效果。几次之后,孩子已经免疫家长的威胁,这种教育方式没有效果。
第二,暴力去打孩子。
这是最不正确的方式,虽然这很有效,看似能立刻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孩子在长大以后,独自解决问题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参考大人的做事行为,这时候他们也会选择用暴力的方式去对待别人,用暴力的方式去社交,而且孩子小时候受到暴力只能伤了孩子的自尊,让孩子恐惧社交,厌恶社交,因为孩子从整个事件中的得到的反馈都是和小朋友玩耍被妈妈打,在其他小朋友那里没有自尊心,本来初衷就是让孩子有个玩伴,有个良好的社交,但是却背道而驰。

第三,诱惑孩子:“你快还给人家,妈妈再给你买。”
这样看似不伤害孩子,也解决了问题。但是久而久之,孩子每次想玩玩具的时候,就会去抢别人的玩具,慢慢的孩子学会了有目的的去抢玩具,这样孩子价值取向就会不正确。
第四,这条也是宝爸宝妈们总容易犯的错误,很多宝爸宝妈都会告诉孩子们要懂得分享,一起玩,告诉孩子“以后只有我们的玩具,没有我的玩具”。
看似很正确,培养了孩子与人分享的习惯。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分享孩子没有专属的物权,没有明确的界限,父母不可能随时都在孩子的身边,这样只能让孩子抢得更凶,孩子会更加自私。

3.面对孩子被抢玩具,父母到底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呢?
第一,父母首先主动转移孩子注意力,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抢玩具这件事上移开,比如端上一盘草莓,说谁想吃甜甜的草莓请举手,悄悄转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第二,父母也可以主动参与其中,提出来要和孩子们一起玩玩具,本来争抢的孩子们这时候会因为父母的加入重新思考游戏规则,忘记当前的冲突。
第三,父母可以突然和孩子说休息时间到,给你们特意准备好吃的零食,把两个孩子分开,让争端暂停,让孩子冷静下来后再解决问题。
第四,前几点都是为了转移孩子的注意,但是关键要解决问题,既处理了问题,有对孩子进行了正确习惯的树立。

分散孩子注意力,孩子冷静之后,要用温柔坚定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孩子引起共鸣,表明态度,分清界限。家长告诉孩子,虽然你很喜欢这个玩具,但他是别人的,你必须还给他,如果你真的很想玩这个玩具,那你就要征求弟弟的同意,让孩子分清玩具的归属,物品的界限。比如可以让孩子这么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这个玩具吗?""我可以拿我的玩具跟你换着玩儿吗?”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分清你的,我的,他的,树立明晰的物权和界限,和与伙伴交流的正确方式,让孩子建立起良性的社交。

可以说孩子成长过程中,好的社交的建立和家长的行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处理孩子被抢玩具这件事儿上。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小事,父母首先树立正确对孩子天性的认识,然后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双方先冷静下来,最后,再通过温柔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孩子分清界限,懂得想要玩玩具就要征得别人同意,与人正确的交流,从小建立良好的社交。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父母的小天使,希望每个父母用自己的行为正确引导孩子,呵护小天使们的健康成长。
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路上,宝妈们都会遇到玩具被抢了怎么办的问题。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欢迎分享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