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二女生减肥至33公斤#,20岁的小静坐在轮椅上,被妈妈推着进了医院,她并没有残疾,只是因为一年前觉得自己太胖,就节食减肥。
进医院时,164cm的小静只有33公斤。过度瘦弱,致使她走路都没有力气,例假也几个月不来,每餐米饭只吃一口或者干脆不吃。
放假回家把妈妈吓坏了,赶紧拖着小静来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终于在营养科医生5个月的治疗后,体重恢复到了49公斤,饮食作息也恢复正常了。
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病理性怕胖”,指通过长期节食、厌食,让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进而出现进食行为异常。
大多数患者本来并不是真正厌食,只是不敢吃,甚至吃完之后强迫自己呕吐或催吐,再者采取过度运动,导泻等方法,让体重减轻。
长期如此,体重下降很明显,但仍旧对身形不满意,继续节食。
最后成为一种习惯,看见饭菜也会条件反射的产生厌恶。
由于长期的进食过少,患者可出现营养不良及低代谢症状,导致内分泌失调,如心率慢,血压低,畏寒,停经,容易疲乏无力,精神抑郁,失眠等。
大家应该都听过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BMI=W H),得出的数值。
它也是“病理性怕胖”,对体重非常敏感。反复压抑食欲,但到了某个爆发点,便会开始不受控制的恶补食物。可等到夸张的吃完食物,吃瘾过去,又会充满后悔和自我厌恶的感觉,甚至变本加厉。
神经性贪食症与环境应激息息相关,多由社会文化压力、家庭影响和个体因素引起。他们可能经历过父母早年离异、家暴或是其他一些非常痛苦、焦虑甚至恐惧的情景,“吃”成为排解这种不良情绪的手段。他们异常在乎别人评价,要用完美的体重、身材等等来弥补内心自卑的代偿心理。
其实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都已经不仅仅是心理上的问题,患者自身的身体激素已经紊乱,治疗需要从心理、药物多方面入手。
解决厌食、贪食问题,需要明白,这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两天就解决这个问题。
有四条小建议,需要患者朋友协同朋友、医生共同完成:
1、逐渐减少暴食的频率,哪怕暴食了也不要用绝食、催吐的方式来补救。
2、学会和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坦然、正确的去面对这个问题。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盲目攀比,也不妄自菲薄,善于肯定和发现自己的内在美。
3、少独处,不一个人进食,尽量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饭,不一定要和他们吃的一样,但放慢节奏,尽量吃自己喜欢吃的,好好吃,慢慢吃。
4、忙碌起来,尽快找到比进食更加能快乐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尝试一些深度阅读,冥想、瑜伽、游泳、慢跑、听音乐、看电影、短程旅游等都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