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与丙型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之一。我国约有7000万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和1000万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健康体检是目前我国发现HBV与HCV感染者和患者的主要途径之一。
2021年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组织多个学科专家代表制定了病毒性肝炎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以下简称《共识》),旨在帮助负责病毒性肝炎管理、检测、关怀服务实施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病毒性肝炎的筛查、预防和管理中做出合理决策。
《共识》结合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风险评估与筛查、感染者的管理与教育,制定了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筛查与管理流程(图1、2)。
图1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筛查与管理流程
图2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筛查与管理流程
一、流行病学
《共识》中关于乙肝流行病学指出,HBsAg持续存在是发生慢性肝病并在疾病晚期发展为HCC的主要危险性标志。积极预防接种、积极预防筛查、积极治疗是消除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随着国内药物可及性的提高,找到HBV感染者并对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患者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是降低肝硬化、HCC风险的有效途径。关于丙肝,《共识》指出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属低流行地区。但是针对丙型肝炎低认知率、低诊断率、高慢性化率的现状,在不同地区如何更多地发现并治疗丙肝患者成为目前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工作重点。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清学检测
(二)病毒学检测
(三)生物化学检查
(四)肝脏疾病进展评估
三、风险评估与筛查
1、HBV
鼓励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健康体格检查中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筛查;对孕妇、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接受抗肿瘤(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或免疫抑制剂或直接抗HCV药物治疗者及HIV感染者等高危人群,定期筛查HBV血清学标志物;HBV筛查还可用于预防接种效果评价。HBV的筛查应通过临床判断来确定筛查频率。
2、HCV
推荐所有存在增加HCV感染风险的行为、暴露、疾病或情况的个体进行常规的或一次性的HCV检测;医疗卫生机构和健康管理机构可在体检人员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HCV检测纳入健康体检范畴。
筛查频率,推荐所有静脉药瘾者和感染HIV的男男同性性行为者每年进行HCV检查;进行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包括手术)前,宜立即检测抗-HCV;暴露于HCV的人群有医院传播危险的,应立即检测抗-HCV以作为基线参考水平,2~4周检测HCV-RNA,12周和24周应检测抗-HCV和肝脏生化;HCV感染母亲分娩的婴儿,应在出生18个月后检测抗-HCV,也可在出生1个月后检测HCV-RNA;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半年筛查一次;转换血液透析中心或透析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ALT升高者应及时筛查。
四、感染者的管理与教育
《共识》中关于新发传染病报告: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疑似患者,邀请感染病(传染病)科或肝病科会诊,并及时向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管理部门报告。
筛查应配合适当的咨询,并用于指导进一步的评估、转诊及疫苗接种。
《共识》建议健康管理医师积极对 18岁人群进行HBV感染筛查的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等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为HBV感染筛查的首选方法;积极对增加HCV感染风险的行为、暴露、疾病或情况进行评估,并对存在高风险的个体进行HCV感染筛查的检测。HCV血清学抗体检测为HCV感染筛查的首选方法,若抗-HCV阳性应进一步检测HCV-RNA。根据不同疾病阶段进行全程分级管理和健康教育并加强健康管理与专科的联动协作。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病毒性肝炎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1, 15(4) : 323-331. DOI: 10.3760/cma.j.cn115624-20210531-00305.
如何用三句话弄哭一个检验科医生?
关于检验规培,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关于临床生化校准的疑问,实习同学差点把老师问蒙了
编辑:笪文武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