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最美领读者
文/管见 主播/张彬
平时和家长们交流时,总会有不少人说,我们家的孩子很勤奋,可是学习成绩却不见得好,甚至有所下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孩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
在我看来,问题可能没那么简单。
如果一个人有天分,那么再加上勤奋,肯定会越来越好,即使一个人没天分,如果能刻苦一点,也是笨鸟先飞,照例也会好起来。
可为什么有的人勤奋了,却还好不起来呢?
这有可能陷入了“勤奋”的误区。
今天就专门来分析一下。
勤奋误区之一:牺牲睡眠时间
熬夜学习,比如悬梁刺股,就一直是勤奋的标杆,其实这种行为很可能得不偿失。
有研究表明,头一天为了学习而熬夜,损失了大量的睡眠时间,那他第二天在课堂上的表现就差。
偶尔熬夜,可能还行,但长期熬夜,肯定不妥。
熬夜的学生,他们的本意是想通过熬夜来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就是以时间换成绩,但效果可能正好相反。
熬夜导致精神状态欠佳,注意力很难集中,更难掌据课堂内容,于是晚上又开始熬夜补课,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学习最怕打疲劳战,牺牲睡眠时间,是一种“假勤奋”。
在我看来,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是孩子真正向好的前提。
勤奋误区之二:上课“勤”记笔记
上课要不要记笔记?通常是需要的。
但不能机械性地记。
所谓机械性,就是不动脑子,只知道记下老师所讲的内容。
其实这是孩子在下意识地偷懒。
因为抄写总是比思考更简单,更容易。
有的同学记笔记特别认真,低着头一字不落地记着,却很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也很少回答问题。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里指的是记忆的准确性,但记忆中还有一个理解后的记忆,这种记忆叫做“懂了”,这才是真正的记忆,否则即使用笔记下来也不懂,那这样的话,记下来又有什么用呢?
在我看来,为了避免机械地记笔记,课前预习就很有必要,预习之后,上课时就不至于对老师所讲的过于陌生,也有助于有重点地记下老师的讲课。
勤奋的误区之三:错题本只做不查
不少孩子都会有错题本,但把错题整理起来后,孩子却不会再翻开,里面的错题,大多也没有真正地弄懂。
结果等到下次考试时,错过的题目还是会一错再错。
这种错误可不是粗心,实际上是熟练度不够。
错题集的意义在于分析原因、扫除盲点,仅仅靠摘抄却不巩固,再工整的错题集也会成为摆设,变成一种“假勤奋”。
养成经常翻查错题本的习惯,才会有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勤奋的三个误区,希望同学们都不要掉进去,家长们也在平时要留意着,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假勤奋的迹象。
《管见参考》视频号
更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