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分为过敏性哮喘和非过敏性哮喘。据权威统计,全球每20人中就有一人患哮喘,其中儿童和年轻人高发。
哮喘常见症状
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哮喘发作的时候,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哮喘控制不好会产生哪些严重后果?
哮喘是一种慢性病,如果控制不好,反复发作,会损害呼吸功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甚至会导致死亡,也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
哮喘的诱因
● 遗传因素: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约在70%~80%。
● 环境因素:哮喘的形成和反复发作,是多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包含以下几点:
1. 感染常见的感染因素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在病毒感染后,可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
2. 气候因素当气温、温度、气压等改变时可诱发哮喘,故在气候转变时发病较多;
3. 吸入物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属于特异性吸入物;非特异性吸入物一般指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化学物质;
4. 食物由于饮食关系(如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而引起哮喘发作的现象较为常见,尤其是婴幼儿容易对食物过敏。
控制哮喘有“四早”原则
★ 早发现:
有调查显示,0至14岁小儿哮喘中,85%在5岁前起病,3岁内起病者占75%,其中大多数在出生后1年内出现喘息症状。但这些哮喘或喘息性疾病常常被忽视,由于未得到合理治疗,反复发作甚至延续至成年。
★ 早诊断
若在早期哮喘阶段就确诊,可大大提高哮喘防治效果。因此,不论年龄大小,凡能排除其他喘息性疾病,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 早治疗
一旦确诊哮喘,要坚持持续规范化治疗,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才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肺功能。
★ 早预防
哮喘的防治原则和其他疾病一样,防治结合,预防为主:
1.仔细查找引起哮喘发作的过敏原,并避免或清除,从而有效地预防哮喘发作;
2.保证良好的睡眠,不要过分疲劳;
3.避免情绪紧张波动;
4.适度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5.注意换季保温,积极预防和减少感冒的发生。
易发人群要重点防护
△ 过敏体质者:因环境中过敏原引发的过敏症状,有可能导致哮喘发作。
△ 精神压力增大者:压力增大,可造成内分泌失衡,从而引起哮喘。有的患者也可能因突然的情绪兴奋、紧张、失落、精神创伤或激烈争吵等,促使哮喘发作。
△ 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区域者:空气中的污染物质,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易引起敏感者哮喘发作。
△ 鼻炎患者:过敏性鼻炎发作的时候,鼻腔分泌物下流也可能刺激下呼吸道诱发哮喘。
关于哮喘的常见误区
※ 小时候哮喘,但长大都会好?
儿童哮喘多发生于学龄期前,随着年龄增长,生长发育和自身免疫系统的成熟,确实有些哮喘儿童的症状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容易让家长们误以为哮喘已经自愈。
但是,哮喘本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在未来接触到某些过敏原或诱发因素时,仍然可能出现哮喘发作。
※ 治疗哮喘的药物都含激素,最好不要用?
目前,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国际公认的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
很多家长一听到激素就十分排斥,担心副作用太大,但吸入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每次吸入的剂量非常小,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量更是微乎其微,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小于口服或注射激素。如果日常不规范治疗,导致哮喘病情加重,反而得不偿失。
※ 得了哮喘,千万不能做运动?
对哮喘患者来说,进行常规体育锻炼其实很重要,可以维持体重,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改善心肺功能。
具体运动项目,建议选择棒球、散步、慢跑和游泳等哮喘患者可以更好地耐受的训练和活动。
※ 如果不喘了,就可以停药?
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所致,在急性发作期使用药物后,虽然症状消失了,但是气道炎症仍然持续存在,如果擅自停药,炎症会进一步加重,气道和肺功能会进一步受到损害。
因此,哮喘急性期发作症状被控制住后,仍需要维持规范化治疗,在维持期要定期进行复查,复查时医生会根据当前哮喘控制的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切勿自行停药。
版权声明
来源网络
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院地址:温州市鹿城区葡萄棚路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