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从天落,悲叹奈晓何。——黄载《舟中梦觉?》
受封建思想压迫几千年的中国人终于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的大炮震醒了,英国的船坚炮利让处于天朝上国思想中的国人意识到了中国的落后性,众多仁人志士为了拯救中国开启了对中国的制度以及中国人思想的改良。拯救中国最重要的是拯救中国人的思想,为何鲁迅弃医从文?为的就是从思想层面改变中国人以求拯救中国。《药》中:“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就讽刺了旧社会中国人愚昧无知的思想。
人若思想愚昧落后,那么整个国家也将会因国人落后的思想而走向灭亡,好在有无数有思想的爱国之人在中国开展了多次轰轰烈烈的思想改革运动。民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思想文化变革的一个高潮阶段,中国本土的封建思想与西方的先进思想碰撞,出现了不少受先进思想影响,渴望自由却又被封建思想束缚压制住的人。
在民国时期年轻人受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影响颇深,可他们的父母却有着保守落后的思想,什么婚姻自由在他们那里是不存在的。他们只认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婚姻才是他们心中最理想的婚姻。但是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民国时期,青年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包办婚姻提出抗议。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是师生恋,女方意外怀孕,本打算堕胎却发现是龙凤胎,最后还是选择生下孩子,如今他们的女儿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了。
这对用行动来证明婚姻自由的夫妇是袁行恕、陈致平。袁行恕自小就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教育,与同龄人比起来她的思想都更为超前。她渴望自由平等的爱情,不喜欢家人那套女人就应该听家里安排结婚生子,然后度过余生。她想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让自己心动的那份爱情,嫁给自己喜欢的人。上初中之后她终于遇到的那个她想相伴余生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她的老师陈致平。那个时候师生恋在众人看来是极其肮脏且不为众人所接受的,袁行恕虽然是个女子,但全然不在乎那些流言蜚语,一如既往地与陈致平接触。他们的爱情就如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中写的:“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当时的袁行恕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心思单纯活泼可爱,陈致平也被这个勇敢而单纯的女生吸引了,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但在众人眼中这段爱情始终是不光彩的,袁行恕的家人强烈要求二人分开,尤其是她的父亲为了此事还跟女儿发了很大的火。可袁行恕偏偏不吃这套,自己认定的事情就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既然和陈致平走到了一起,未来她也只会和陈致平在一起。父母看女儿如此固执己见,一时也没了法子,终归是自己的女儿,身为父母也只能为了孩子答应了两人的婚事。
结婚之后的袁行恕和陈致平生活的也很幸福,袁行恕继续着自己的学业,丈夫也是无条件的支持,陈致平也是进行着正常的工作。新婚的爱人,并没有要孩子的打算,他们的计划是袁行恕完成学业再准备要孩子。但是袁行恕意外怀孕,为了不打乱计划,他们准备堕胎。他们去医院做了检查,发现怀的是一对龙凤胎,夫妻二人也不忍失去两个小生命,便将孩子留了下来。这对龙凤胎中的女儿其实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作家琼瑶,这段故事也是经过琼瑶之口为众人所熟知的。
琼瑶擅长写爱情故事,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二人爱情的影响。她的爱情观就像《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不需要说太多,懂的人自然懂。琼瑶的爱情故事也影响了很多的人,如今已经80多岁的她仍然是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名字,她把自己对爱情的美好幻想写成书,也把自己的故事写进书里。说回龙凤胎,琼瑶是女儿,另一个孩子则叫麒麟,他们还有一个弟弟。一家五口的生活本来是幸福而美满的,但侵华战争的爆发让他们经历了血腥与炮火,琼瑶和两个兄弟从小便随着父母四处逃亡奔波。只是一个孩子的琼瑶打小就看遍了尸体与废墟,这些画面仍然是她无法抹去的阴影。
结语:琼瑶的童年经历对她的小说也有很深刻的影响,在琼瑶的小说世界里体现最多的便是人性的真善美,或许这也是琼瑶最向往的世界吧。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写进作品,把爱传播给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药》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迢迢牵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