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娇蕊坐月子的这段戏,看得我窒息。
因为过于真实,我把这些场景反复看了好几遍,发现,陈娇蕊的婆婆才是她这段婚姻失败的真实原因。
很多次,莫铭其实有机会挽回这段婚姻,可是他错过了,忽略了。他坚定不移地站在了没有分寸感的妈身边,对着还在坐月子的陈娇蕊颐指气使。
月子中的陈娇蕊敏感、脆弱,时而涨奶,时而没奶,原本就焦虑不安的她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关心,反而被指责不爱孩子,不是个好妈妈。
陈娇蕊婆婆把自己为家庭奉献一生的经历当成了炫耀的武器,要求陈娇蕊效仿,否则她就不是一个好妻子,更不是一个好妈妈。
月子期间,击垮陈娇蕊最后防线的并不是老公莫铭的忽视,而是婆婆的越界。
女人只是生育和喂奶工具
刚生产完,奶其实不会马上就下来的。需要婴儿不断地吮吸以及妈妈补充高蛋白才能循序渐进地有奶。
我记得我生完孩子,被产科医生说没奶水让准备奶粉的场景。婆婆虽然嘴上没说,但我看到了她脸色的变化。我意识到,生产完,我就失去了被照顾的待遇,这个小不点才是全家的核心。
陈娇蕊也一样。
她出院回到家,婆婆正眼都没看她一眼,径直跑过去抱着孩子:“奶奶的心肝,真好看。”
寒冬腊月,产妇房间的暖气也是在她们临进门时才打开的。在陈娇蕊婆婆眼里,只不过是生了个娃,有必要这么矫情吗?
刚生完第二轮考验又来了,陈娇蕊开始生理性涨奶,婆婆端着一碗酱油配猪油汤直奔卧室,逼着陈娇蕊一口喝下:“有这么难吗?又不是毒药”。
如果能母乳亲喂,谁愿意给孩子喝奶粉呢?陈娇蕊婆婆关心孙女童童没错,但是她忘记了,首先童童是陈娇蕊的女儿,带着全天下只有我最关心孙女的情绪,只会让婆媳关系恶化。
为了让孙女喝上母乳,对陈娇蕊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反正就一个结果:下奶,不能让我孙女饿着。
以“我是过来人”身份说教
很多婆婆都有这种情节,自己为家庭奉献了一生,儿媳要必须遵循自己的轨迹。因为婆婆自己也是从上一个婆婆那里承袭的。
不管社会怎么呼吁女性独立,封建社会残余千年的“婆婆文化”经久不衰,这就是女人的悲哀。
陈娇蕊婆婆自作主张辞退了儿媳妇提前一年半预约的月嫂,她要求陈娇蕊和她当年一样,带孩子亲力亲为,不要指望自己,也不要指望亲妈,这才是女人的宿命。
当陈娇蕊拒绝抗争的时候,她就开始委屈,不甘,愤怒。然后在儿子面前吐槽儿媳的不是,吐槽亲家的过错。
陈娇蕊婆婆嫁到莫家后,一个人带大了莫家7个兄弟姐妹,所以她要求陈娇蕊和她一样,从上学到工作,都必须一手操作这些事情,让家里的男人挑不出毛病,因为这就是女人的宿命。
她自己这一生都在给莫家当免费的保姆,为了这个家,为了家里的男人,没有半句怨言。所以她要辞退月嫂,鼓励陈娇蕊在月子期间自己带娃,不然怎么证明自己这一生的正确和奉献。
俗话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不否认陈娇蕊婆婆的伟大和辛苦,但是不代表我接受这种观点。婆婆那个年代的付出是时代的缩影,现在让陈娇蕊再吃一遍婆婆吃过的苦,这就是她最大的恶。
在孙女面前损儿媳
《双面胶》中胡丽娟儿子的一句“妈妈坏”,将婆媳关系拉到了冰点。
这个世界上最怕的就是“我以为”,我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所以可以在她面前口无遮拦。可你永远也无法确定,你口无遮拦说的哪句被孩子给记住然后学了去。
童童吃奶的时候咬了陈娇蕊,陈娇蕊一下没忍住把童童抱开,不给她吃了。婆婆立马跑来房间,不是关心陈娇蕊的伤口,而是对童童说:“妈妈不是故意的,不要怪妈妈。”
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在婆婆眼中,只要是孩子要,就算把命拿去都是理所当然。儿媳在她眼里首先是孩子妈,然后是妻子,其次是儿媳,最后才是自己。
她见不得陈娇蕊因为喂奶被咬就拒绝喂奶,见不得陈娇蕊生个孩子就虚弱地躺在床上。她甚至嫉妒陈娇蕊的娇贵,嫉妒她月子期间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待遇,而这一切,她除了跟儿子莫铭吐槽,她还跟孙女童童说。
怀里抱着孙女童童,希望童童像儿子就好,千万不要像妈,而这些陈娇蕊站在门外全听见了。
在婆婆这里,她得到的全是否定,奶水少,脾气差,体质弱,得不到产妇应有的待遇就算了,辛苦生下的女儿还要被教唆不要像自己,她第一次体会到了“失败”这两个字。
陈娇蕊想从婴儿床抱起女儿,但因为生产腰部还不能受力,婆婆一把推开,抱起孙女直呼:“妈妈抱不动宝宝,妈妈缺乏锻炼。”
所以一出月子,她就决定跟莫铭离婚。
她想断绝来往的从来都不是莫铭,而是婆婆。她卖房子搬空家具,并不是要抹去和莫铭的记忆,而是抹去月子期间的婆婆对她的诋毁和否定,她想重新证明,自己并没有这么差。
产妇的抑郁有时候并不是孩子和老公带来的,更多的是婆婆。
我看到了莫铭对陈娇蕊的呵护,看到了陈娇蕊妈妈的贴心,唯独没看到婆婆的关爱,从始至终,在婆婆眼里,只有孙女和儿子,儿媳只是给她莫家传宗接代的工具罢了。
见不得宝贝儿子受累
陈娇蕊婆婆忍受不了莫铭做家务,带孩子。
她觉得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不就是为了他出人头地么?儿子在家做家务等于否定了她几十年的付出。
陈娇蕊刚怀孕的时候,莫铭对她真的体贴,陪着产检,给她做饭,承诺会把她和孩子照顾得很好。
生产完后,这一切就像工作交接一样全部交给了婆婆。慢慢地,莫铭也习惯了不干预,不关心。
婆婆不允许莫铭早下班,因为下班回家就要带娃,而上班儿子就能缓口气,轻松一点。可是在儿媳陈娇蕊这边,她却说:“小铭的工作才是最累,最难的,你要多担待,多理解。”
女人把家里照顾好就可以了,就算不上班,靠自己的儿子也是能养活这个家的。
当陈娇蕊声嘶力竭告诉婆婆,修完产假一定要回去上班的时候,婆婆来了当头一棒:“你要上班?等你修完产假,家务孩子一大堆,你哪儿还有心思工作呀。我告诉你,我可是过来人。”
陈娇蕊婆婆这打击人的能力真的是不服不行,这一点对其他人允许有用,可是对争强好胜的陈娇蕊只会适得其反,婆婆这种护犊子只会让陈娇蕊对老公更加反感。
如果说陈娇蕊和莫铭离婚是注定的,那婆婆就是这其中的助推器。陈娇蕊的婆婆在处理儿媳和儿子的问题上,一直都是双标的态度。
月子里的儿媳必须干活,不干活就是娇气,下班的儿子不能干活,如果干活就是吃苦受累。而这种双标,莫铭从未察觉过。
帮儿媳决定“生二胎”
陈娇蕊的婆婆很多次明里暗里提醒陈娇蕊,别以为生完这胎就完事了,我还没抱上孙子呢。
从医院回家的第一天,她把孙女喊成了孙子,意识到不对劲,尴尬的该改口。从不是孙子这件事情上,婆婆就一直耿耿于怀。
所以她给陈娇蕊炖十全大补汤,着急调理她的身体,让她休息,目的都是能早日怀上二胎,好让自己抱上孙子。
辞退金牌月嫂,私自决定自己一个人照顾孙女和产妇,也是因为觉得女孩子没必要这么娇贵,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可如果是儿子就不一样了,得好好伺候。
在婆婆内心里,生不生二胎,不是陈娇蕊和莫铭能决定的,是她来决定。他们夫妻二人没有这个资格不生二胎,如果不生就是对不起莫家列祖列宗,渐渐地,莫铭也成功被他妈给洗脑了。只剩下陈娇蕊一个人的反抗。
我反复看了陈娇蕊坐月子的这一段戏然后想,导致莫铭和陈娇蕊离婚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
是婆婆毫无边界感的操控欲望,是婆婆对儿媳的残酷的否定!
她从始至终都将自己的意愿、习惯强加到陈娇蕊身上。完全忘记了她还是个产妇的身份,忽视了她产后抑郁的症状。
聪明的婆婆懂得在子女的婚姻中合理进退,将儿子和儿媳一视同仁很难,但是不要双标其实相对容易一些,显然,陈娇蕊婆婆不愿意,她不但双标,还要将这种双标做的更明显。
在婆婆眼里,一个女人,只有当了妈以后,才是完整的人生。
她的使命就是生孩子,带孩子,然后带孙子,这里面不包括体谅顾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