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来说,大家可以抽出空闲时间,来看小编的文章,就是对小编莫大的鼓励,不管是每一个点击,或者是每一个留言,都是小编今后创作文章最大的动力,小编将会把这些褒贬成为优质文章的标准,希望可以一直为大家奉献出最好的文章!欢迎各位朋友们来吐槽,小编真是不胜荣幸,小编将努力分享更好的文章给你,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动动手指给点意见吧,小编会虚心接受好好改进
山东淄博一位产妇因热射病抢救无效,再次让舆论聚焦于“坐月子”这个陋习。在气温接近40度的夏日,这位可怜的产妇不能使用空调和风扇,还被盖着被子,直到她体温高达40多度之后,家人才慌忙送医。
网上随便搜搜,类似案例举不胜举。媒体已经多次科普过“坐月子”不靠谱且危险,但在很多地方和人群中,“坐月子”仍是不容动摇的铁律。仅就生孩子这件事儿,还有无数家庭为新生儿挤乳头、擦“马牙”、喂米粥、剃满月头 根本想不到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巨大风险。
产妇除了标配的“坐月子”,还得喝红糖水“补血”,要是奶水不够,套餐就更多了,她可以喝米酒和鲫鱼汤,再吃几剂以穿山甲领衔的中药,穿山甲善于打洞呀,所以就被认为可以钻通产妇的奶血通道,让娃娃吃得白白胖胖。
要破除生育陋习,仅仅把矛头指向“坐月子”远远不够。也可以说,很多人都在五十步笑百步。这似乎并不奇怪,中国最新一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即每千人中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从远古的偏方和陋俗,到“最先进”的高科技医疗器械和保健品,总有一款适合当代中国人。
不信的话,可以去医院的产房看看,几乎每一个新生儿都被开了茵栀黄口服液来退黄疸,他们的母亲则要服用大堆的益母草胶囊之类的中成药来“调养”身体。可是,不会有多少人知道,这两种常见药的毒副作用确证,疗效却是莫须有。尤其茵栀黄口服液,肯定会造成新生儿腹泻,更严重的危及生命健康。但医生会宽慰你,小孩拉拉肚子,黄疸排得更快,毒副作用因此变身为疗效。
“坐月子”只是中国人生养陋俗生态的一环。只要“神药”和保健品流行一天,就有中国女人在苦苦“坐月子”。从商业逻辑来讲,愚昧即意味着市场。
我们可以看到,每次“坐月子”被质疑,就会有很多老中医站出来为他辩护。话术不断迭代,最新的说法是,中国人以五谷为主食,与欧美体质不同,所以中国产妇不能学西洋产妇,上午生完孩子下午就洗澡。旧习可以改良,但万万不可废止。
还有老专家将“坐月子”附会现代医学中的产褥期护理,两者取长补短,就不会你死我活了。你的科学很先进,我的神功也不差呀。这样的身法更为聪明灵活,所以少有败绩。东方不败要是这样做,也足以与美军101空降师谈笑风生。
事实上,“坐月子”来头不小,是有权威的中医理论站台撑腰的。三伏天紧闭门窗,母婴捂得严严实实,最主要的功用,就是为了防“风”。中医中的“风”,既包括空气流动,又有更博大的解释。专家们非但为“坐月子”解释,更有专家精研如何更好地“坐月子”,甚至“月子病月子里治”,把“坐月子”招安为治病救人的不二良机。
在他们的论说中,有几句话几乎每次都会抄写出来,“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大意就是“风”会致百病,只要躲起来不被侵扰,身体就固若金汤,再大的风毒也不能加害于你。
这听起来神神道道,却是中医学最重要的典籍之一《黄帝内经》里的名句。中医专家认为,产妇生子太耗气血,产后多虚多淤,还动不动就出汗,腠理疏松,毛孔全开,就容易受风受寒。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容易落下“月子病”。相反,做好防护,反倒可以治病。
平心而论,中国人历史上长期处于饥寒年代,让产妇注意保暖颇有必要。无论鲫鱼还是母鸡汤,人们一年也难得吃一次。对这些一棍子打死,也不是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可是,在科学更加昌明的今天,对这些不加审视,无条件沿袭,却也大可不必。
以“坐月子”为例,它的出发点就是“防风”,根本没有考虑产妇身体的需要,和自我感觉的舒适。这就导致产妇“坐月子”很易被保暖过头,造就各种不便,酿成诸多惨案。
生育于是成为一场赌博,一场中国妇女必经的鬼门关。女人们能期望的,就是把孩子生到更冷的季节里。我们家就是如此。我出生在秋末,母子一起“坐月子”,没受什么大罪。我弟弟运气就很差,他出生在五六月份,还被套上薄棉袄,跟着母亲熬了一个月,真不知道他们怎么熬过来的。
多年以后,母亲曾笑说当年太傻,但这反思仅限于不应该穿那么厚,而不是“坐月子”理论本身有问题。在我家乡,“坐月子”经过了改良,但仍是千疮百孔。产妇们在一个月内还是不能洗澡洗头,还不能吹空调电扇,更不能去别人家串门。
“坐月子”的力量之所以强大,不但因为它有歪打正着的实用基础,更在于它已经成为被中医药滋养数千年中国人的一种执念。即使头顶博士学位,只要吃上医生开的益母草胶囊,喝着婆婆炖的母鸡汤,这个产妇也在就坐着和淄博产妇差不多的“月子”。
更年轻的产妇或许也知道不能给孩子乱吃中成药,不能滥用抗生素,可是她们中的大多数,还会失去对孩子养育方式的话语权。除非她们从一开始就拒绝父母公婆参与育儿,一切向现代医学取经。这样的年轻人虽然越来越多,但永远是极少数。
“坐月子”等陋俗肆虐的背后,是世俗和父辈对年轻人的控制。而同化,便是最好的控制。如果淄博那位不幸的产妇如果拒绝“坐月子”,她就冒犯了整个家族和村庄的生活和道德观。她会被告知,“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凭啥你例外?”,“你们年轻人懂个啥,不坐月子落下一生病,老了就惨了”,甚至“你还想不想过日子了?”之类的通牒。
她需要付出的代价,便可想而知了。一般的中国人很乐于声称自己不聪明,但很难承认自己不讲道理。对大多数人来说,捍卫习俗,把控对生活方式的解释权,便代表着占有权威,或可以替权威行权。任何无法理解的新观念新知识,出现在这些人身边,都会被他们视作生活开始失控。在“还不是为了你好”的道德喊话中,他们热泪盈眶,又斗志昂扬。
科学问题一旦与权力挂钩,说理便会被很快清场。不要怪那些被“坐月子”的产妇不反抗,事实是“反抗”两个字早从她们的人生辞典中被抠掉了。她们面对的老人,只要跟着老中医学过几句,就敢于和任何医学博士辩论。只要掌握了“事情要一分为二看”这句话,解读万事万物都头头是道。
“几千年来的中国妇女,全国现在几亿妇女都“坐月子”,难道都错了?”有这样的句式傍身,再新再权威的育儿百科都靠边站吧。这可能是“坐月子”话题中,最让人沮丧的困局。就像,肯定有很多读者会谩骂我对中医的观点,我写太多的东西,自然也无法说服他们。
中国有句老话,“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婆媳代代世袭,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大家都“坐月子”,至少有一种形式的平等,站出来说“不”就显得无事生非。所谓好婆婆,可能就是自己咬牙“坐月子”,又逼着儿媳“坐月子”的那种?
将愚蠢赋予仪式感,是最不可救药的愚蠢。但愿有更多的人从反思“坐月子”开始,重新审视对育儿,对科学,以及对人生的态度。我们只要不甘于愚蠢,阳光就会照进生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图片来自网络,网易信息发布平台,网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果你们还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