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叶酸”已经不是一个陌生名词,但宝妈们对叶酸的讨论似乎依旧热火朝天!
前两天,后台收到一位叫小安(化名)粉丝的提问,问我“只有备孕时才需要吃叶酸吗?”
原来是小安怀孕两个多月的时候去医院产检,她询问医生自己已经快要三个月了,是不是就可以停了叶酸不再吃,医生却说建议她吃到哺乳期结束。
小安感觉很奇怪,因为她一直都听说叶酸只要从备孕前三个月吃到孕后三个月就可以了,为什么医生却建议吃到哺乳期之后呢?
其实从备孕到哺乳期每个阶段补充叶酸的功效都有不同,今天橄榄树生命专家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叶酸为什么要补到哺乳期结束。
1、备孕到孕早期
叶酸是细胞DNA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助酶,每日服用0.4毫克标准叶酸,能够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等出生缺陷,还可以防止贫血、早产,防止胎儿畸形。
所以孕早期正是胎儿神经器官发育的关键期,所以千万不要忘记。
2、孕中期到孕晚期
叶酸是神经化学物质(可调节情绪和行为)合成的必要物质。
据统计,我国约有97%的女性会有孕期焦虑,又约有15%~25%的孕妈会遭受孕期抑郁症的困扰(约10个孕妇中,有1~4个会得此病);约10%~15%的女性会发生产后抑郁症(约10个产妇中,至少有1个会得此病),50%~80%会出现产后抑郁的情绪。
所以在孕中期和孕晚期补充0.4毫克标准叶酸可以对母婴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还能降低妊娠高症的发生。
很多准妈妈在孕期当中都有缺铁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宝宝在母亲的体内,因成长的需要会“抢夺”母亲的血清铁,如果此时母体的叶酸含量不足,就会造成贫血。
长时间下去,胎儿会因为母体贫血造成缺氧,严重者可引发早产甚至是死胎的后果。而母体也会因为贫血容易形成妊娠中毒,分娩时子宫收缩乏力,产后抵抗力差恢复缓慢等不良现象。
3、哺乳期
叶酸作为人体的必备营养素之一,哺乳期乳母对叶酸的需求量是持续存在的,而且新生儿也需要通过乳汁来获取叶酸,这有助于新生儿的智力及身心的健康发育。
但是如果哺乳期当中宝妈没有补充叶酸,血浆叶酸浓度就会持续下降,这种情况会伴随着哺乳期的延长持续恶化。也就是说,哺乳期越长,宝妈体内的叶酸含量就越低。
那么,缺乏叶酸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直接影响就是会导致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即Hcy值)升高。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内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叶酸的缺乏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液中的大量堆积,从而对血管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比如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改变血液的纤溶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形成血栓等等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每升高五个单位将会使高血压发病的风险,增加30%;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50%;死于癌症的风险,增加26%。
所以,即使没有明显的病理症状出现,哺乳妈妈依然不能忽视低叶酸状态对身体带来的潜在危害。更值得一提的是,从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来看,我国人群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普遍较高,所以,在围孕期、哺乳期服用叶酸就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橄榄树生命专家建议,叶酸的补充应持续到产后4~6周或持续补充直到母乳喂养结束。
这些研究提示在我国育龄妇女叶酸水平不平衡的状况下,不但要关注孕前、孕期妇女叶酸补充,也应注意乳母的叶酸补充,特别是哺乳早期,除补充叶酸含量高的膳食外,还可以给予乳母适量叶酸补充剂,以满足需要。
叶酸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DNA甲基化,在细胞分化和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人类生长、发育和生殖期对叶酸的需求量增加。WHO建议,至少应给产后妇女提供3个月的铁和叶酸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