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知的东西人类总是充满了好奇,正是这种求知欲支撑着科技进步,地球上人类能生活的土地基本都已被探测完毕,于是就将眼光放到了宇宙,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人类一直都有移民太空的想法,为此也付出了实际行动,制定了月球基地计划和火星登陆计划,目前来讲载人航天不是困难,但要说移民还是为时过早。要说移民太空我们还得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类在宇宙中是否能够正常繁衍?
太空中的环境跟地球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说地球表面是1G的重力环境,而太空是真空状态。去到太空的宇航员要长期处于这种微重力环境,衣、食、住、行都比较麻烦。
此外在国际空间站之内,人体受到的辐射相当可怕,超过了地球的一百倍。而隐私部位作为人体最敏感之处自然首当其冲。辐射也会让小蝌蚪发生变化。
宇宙微重力环境对于实验来说是个好环境,能完成很多在地球上无法完成的任务,但对人类而言却不是那么美妙了。太空的零重力还可能导致骨骼钙质流失、肌肉丧失力量、心脏跳跃变慢等等健康问题。
既然是想要移民太空,那必须就要解决繁衍问题,否则将来人类就只能去太空旅个游。美俄也是考虑到太空对人体的影响,于是开始逐步进行太空生育实验。
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类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在太空长久生存、测试人类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克服微重力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长期在太空工作生活的宇航员的生理需求问题。
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将来地球资源枯竭,人类移民太空后能成功进行生育,繁衍后代。
1994年,日本人将4条成年青鳉鱼带上了太空,巡游15天,在此期间青鳉鱼进行了交配,并且在太空成功孵化8条小鱼,而这些小鱼之后培育出的第三代也很正常。
这是太空繁殖的第一次尝试,证明了至少在鱼类身上,微重力环境的影响并不大。
接着在1995年,美国人在鱼类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太空老鼠怀孕实验,结果却发现新生的老鼠幼崽身体有异常反应,重力感应刺激有较大的问题。
在地球上诞生的老鼠幼崽是可以翻身的,而它却不能。让去过太空的公鼠跟地球上的母鼠交配,虽然还能生育,但后代发育迟缓,大脑和肾脏都有异常。
上面那两个是比较出名的动物实验,人类也进行过。
2000年,俄罗斯曾做过一次为期8个月的空间站地面模拟训练,长时间压抑的环境让这些久经训练的宇航员有些受不了,两名俄罗斯人打了起来。
在此之后,还有一名俄罗斯男宇航员因为生理需求,强行向一名加拿大女宇航员"索吻"。
后来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俄罗斯航天当局立即下令本国与外国太空舱之间加装门锁。
2001年,美国特地找了一对宇航员夫妻想要能完成繁衍实验,不过后来才发现难度比想象中要大。
因为重力问题两人连拥抱都难,更别说亲密。还有辐射、脱水等等诸多问题。在努力了几十天后,女宇航员还是没有成功受孕。
那人类就注定无法在太空中繁衍吗?答案也是不一定的。毕竟这些还是实验先驱,有了他们的失败才能一步步找出问题。
2013年,为了测试空间站的辐射会不会对小蝌蚪产生巨大伤害,日本的若山照彦团队让老鼠冻干精子样品不受特殊保护在国际空间站待了288天。即便一直在强辐射之下,最后生出的老鼠幼崽都很健康。
这个实验极大的鼓舞了科研从业者,不过也有人泼冷水,因为样品在太空中待的时间不长,如果持续下去被辐射损伤的部分会越来越多。这时再结合是否还健康就是未知数了。
况且这只是在封闭的空间站中进行实验,如果到了真的太空中,辐射只会更大更强,那样也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诚然这些顾虑都有道理,不过人类在地球上也是一步步进行适应的,或许在将来同样也可以一步步适应太空。当然,这一切都还有待探索!